黄超杰
问题教学法,就是把教学知识点转化为一串问题,用“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知识结构和运用规律。本文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实例,阐述以问题为主线的信息技术课教学。
一、精心设疑
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由。教学中教师设“疑”,学生才有“解疑”之需。教师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设计得当,能激起学生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课堂提问的设计首先要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多种梯度的问题。其次,提问要疑而不难,引人入胜。提问的难易应该控制在学生经过听取教师讲解和自己一定的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的程度。避免因问题过难而挫伤学生的信心,避免问题过易而激发不了兴趣。再次,提问要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尽可能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吸引力的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寻求答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例如《Word中图片的插入及图文混排》一课的教学:
任务一:在成长记录的封面插入自己的照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手工制作成长记录的封面时,除了文字以外,还有什么呢?对,是照片,有了照片就更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是谁的成长记录了。Word有自配的图片库,我们的照片会在那里吗?如果照片不在剪贴画中,会在哪里呢?
任务二:设置封面的图文混排效果。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在封面上成功地插入了照片,现在我们怎样在成长记录的封面上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呢?
这堂课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让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问题的提出把学生不自觉地引入到一种渴求参与的状态,让课堂的精彩生成成为可能。
二、鼓励质疑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话语权,要以一个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真诚的语言、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创设一种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畅谈的空间,师生、生生才能在“对话”和“互动”中形成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经验的共享,理性的升华。
三、引导解疑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问题并不是用某个知识点就能解决的,要运用多个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对现有知识进行重组。但有的学生对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进行重组,老师在教学上就应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各个目标,然后根据问题目标涉及的相关内容,检索自身知识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目标的策略和进行知识重组的方法。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教材知识,能够对教材文本进行相机解读,追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效果。其次,是不迷信教材,善于重组教材。其中,完成第三个任务——设计编辑“得意之作”时,我是这样引导的: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能够在一篇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并进行图文混排了。在这之前,你们都已交上了一份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它们将被放到成长记录封面的下一页。你们能利用今天的知识把它装饰一下吗?
这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过程中,拓展了新知,加深了对图文混排的认识,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地位,感受成功。
实践证明,以问题为线索的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高明辨是非能力,从具体到抽象,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突破内容的重、难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责编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