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妹
思想品德课既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政治课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和着力点。现就实施策略简述如下: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诱发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创新欲望密切相关。马卡连柯指出:“教师必须自己去建立能够唤起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观念、情感、动机,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外部环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把学生引入积极学习的思维状态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艺术讲究的是“第一槌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因此,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
例如,在讲“走进青春”这一内容时,我用歌曲《小小少年》来导入新课,利用歌词提问:1.这首歌能否使你产生共鸣?为什么?2.你是否也像歌中唱的那样“但有一天,风波突起,忧虑烦恼都到了”?3.在成长、学习、生活中你都遇到了哪些烦恼?利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学生对自己不了解、不熟悉,或与自己的认识不一致、相冲突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总是希望了解它们,这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急于探究、急于解答。所以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我在讲授“珍爱生命”这一课内容时,根据书本所展示的美国伐木工人巴尼截肢自救的故事,设置了四个问题:1.巴尼在森林伐木时遭遇了什么?2.在当时情形下,他有哪些选择?巴尼的最终选择是什么?3.巴尼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4.巴尼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这样,通过教师有目的、有层次地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投入,开拓思路,一步一步得出结论: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样,通过教师层层设问,学生层层推进,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从心理学观点来看,“问题即思维”,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我国著名教授顾明远也指出:“不会提出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提出问题本身就蕴涵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因而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放飞想象,发扬“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起学生爱思考的兴趣。
例如,在讲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框题内容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列火车,车头是国有经济,车厢依次是: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课本知识,结合这幅图,进行小组讨论,自主质疑。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国有经济为什么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为什么国有经济能当火车头?)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分别包括哪些形式?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现阶段我国是如何对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为什么?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不时冒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有的学生就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该如何看待现在社会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会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等等。
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创新思维
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对稍难的问题不愿做深入的思考,他们或是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缺乏信心,或是缺少思维的触发点。因而用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尤为重要。在讲“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设计了一些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是什么?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分别是什么?我们能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请你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一些建议……通过教师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讨论活动,让学生既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时间,又能在合作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逐渐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从而大大活跃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组织学生课堂辩论促进创新思维
辩论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极好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课堂辩论,通过这种正反两种观点的辩论与碰撞,使学生养成从正向和逆向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分析、理解问题的习惯,锻炼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例如,在讲授“网络交往”时,我将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反方两组,分头收集论据、材料,从网络交往的利和弊两方面进行辩论。当双方参辩代表激烈争辩时,其他学生旁听,并要参加辩后总结,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他们得出共同的结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中学生对待网络要有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让自己拥有一段精彩而有意义、有价值的学生生活。
在组织学生课堂辩论时,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开拓创新思维。
六、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实现创新思维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靠教师强制性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主动探究、主动思考得出结论,在参与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它能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经验,从而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部分内容时,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人生AB剧:小佟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去姥姥家过暑假,站在这个陌生乡村的十字路口,她放下旅行包,四处张望。一辆风驰电掣的摩托车停在她身旁,车上的男青年问:“怎么了小姑娘,我可以帮你吗?”小佟怯生生地问:“请问李村怎么走?”“正好同路,我送你。”……
学生发挥想象,合力完成这一探究活动后,教师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小组合作完成“自救宝典”存入自己的档案袋,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提高我们的防护能力。探究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政治课教师要善于将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创设良好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展开学生课堂辩论、鼓励学生探究学习等教学形式进行有机融合渗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