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战争,坚持和平,诚信治国

2009-07-14 05:58李玉环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领土帝国大国

李玉环

高中世界历史教学中,在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都会注意到一个问题:意大利原本是同盟国的成员国,但后来却加入到协约国中作战。这让我们产生了很大的疑问。那么,具体的历史事实是怎么样的?意大利又为什么玩这样一个“烟幕弹”呢?

历史事实是这样的:一战前,意大利由于和法国争夺北非的突尼斯失利,在德国俾斯麦的拉拢下,加入同盟国。但事实上,一战爆发时,意大利始终置身局外,与交战各方讨价还价,以便在卷入冲突时获得可能的、最好的待遇,并于1915年5月倒向协约国一边,成为协约国成员国,直到一战结束,成为一战中最不光彩的战胜国。

意大利的这种“骑墙”外交,普遍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舆论的谴责。对于意大利的这种行为,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一、实力有限,利益驱使

意大利是欧洲大国中最弱的一个,但它始终在寻求机会来扩张和获得更多的权利。不过,正如俾斯麦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那样:“意大利的胃口很好,牙齿却极为差劲。”由于意大利缺乏军事威力,它的领导人始终倾向于避免与其他大国直接交手,除非其敌人将要失败或陷入另一阵线的泥潭。意大利最擅长的是仔细选择同盟伙伴,并引起其他大国的相互争斗从而使意大利从中渔利。它以这样一种假设来行动,即虽然意大利力量比较弱,但它还是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使大国之间的平衡发生倾覆。其他大国也认识到这一事实,所以都愿意对意大利做出让步来获得其效忠。因此在一战中,法国和英国愿意向意大利提供比前盟国做出的更大的领土让步,诱使意大利在利益面前做出重新的选择,转而投入协约国集团的怀抱。

二、同盟内部矛盾,促其倒戈

意大利之所以加入同盟国集团,是受到德国的拉拢,而非出于意大利的自觉自愿,而意大利同其同盟内部的奥匈帝国的领土争端是不争的事实,不会因为它们的结盟而烟消云散。奥匈帝国是1867年至1918年间的一个中欧国家。在这段时间里,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组成联盟而形成这一帝国,而帝国当中的奥地利在意大利统一过程中,受到意大利的打击并与之产生尖锐的领土矛盾,是一对欧洲夙敌。它们的积怨,使得同盟国内部非常的不稳定,所以这个结盟必不会长久。一战开始后不久,意大利就宣布退出同盟国,声明中立。1915年,德国军队在东线大举进攻俄军之际,协约国趁机加紧争取意大利,许诺战后将奥地利境内意大利人居住区、斯拉夫人居住的达尔马提亚等地区划给意大利,并在该年4月26日,同意大利签订了《伦敦条约》,不久,意大利便正式对奥匈宣战。在利益面前,它会走向其对立面协约国,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特殊地理位置,是意大利战时变卦的重要原因

意大利共和国主要由靴子型的亚平宁半岛和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大岛西西里岛和萨丁岛组成。意大利在北方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这种特殊地理位置,对意大利产生以下主要影响:

首先,意大利是地中海海域上的最重要国家。新航路开辟前地中海地区是国际贸易和航运中心,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非常重要,但意大利国内各种资源匮乏,市场较小,因此经商并从中渔利成为意大利人的人生法则,从而养成了它们重利轻义的民族性格。因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们的这种性格表现得更加突出。一战中,意大利的临阵倒戈,将其背信弃义演绎到了极致。

其次,由于意大利的特殊地理位置,地中海成为其生命线,意大利的长期目标是占领北非和阿尔巴尼亚等地区的领土,确立在地中海地区的霸权。如果意大利在同盟国集团作战的话,地中海地区必成为英法等国的重要攻击目标,会造成地中海海域的严重污染,会给意大利这样一个资源匮乏,视地中海为生命线的国家以后的发展雪上加霜。从长远利益出发,它做出战略调整也是可以理解的。

综上所述,意大利从国家利益出发,抛弃同盟道义,转入协约国一方作战也就不足为奇了,正如一位英国政治家所言:“我们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

但是,诚信在任何一个国家、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种美德。抛弃诚信会受到惩罚,一战后的意大利就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当其首相奥兰多兴致勃勃地来到法国巴黎参加巴黎和会时,操纵巴黎和会的英国、法国也仿效意大利,撕毁了《伦敦条约》,没有满足其领土要求,致使奥兰多负气出走。意大利成为一个没有受益的战胜国,也导致其以后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和德国、日本结盟,一道去攻击对它们产生危害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意大利再度成为历史的罪人。

意大利的历史告诉人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本无可厚非,但支持和平,反对战争,诚信为本,也应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基本治国理念。

(责编 庞丹丹)

猜你喜欢
领土帝国大国
恐龙帝国(6)
恐龙帝国(5)
恐龙帝国(4)
国防小课堂 领土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陌生领土》:考验还是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