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山
初春二月,江尾乡河尾村。四围稻田中,是绿油油的蚕豆和金灿灿的油菜。在风的鼓动下,洱海的波浪,不停地拍打堤岸和抚摸生长在岸边的柳树的根。浅滩上一群鹭鸶在悠闲地觅食。宁静的乡村,永远是一幅不褪色的风光照。
我是随州摄影家协会到河尾村采风,第一次走进这块风光迷人的田家乐园的。
河尾村与它的称谓一样,它是弥苴河流入洱海尾端的一个村落。穿村而过的弥苴河,从洱源一直流到洱海,千百年的流淌,在洱海的上游冲出了一块绿洲,这就是江尾。勤劳的白族人民,在这儿繁衍生息,生成了勤劳朴实的民风和民俗。州摄影家协会此次受邀请到河尾村,是来采访河尾村一年一次的“耆英会”——这个村里大约延续了近百年的敬老节。
沿着静静流淌的弥苴河河岸穿越村子,跨过架在河上古旧的石板桥,我们就到了举办“耆英会”的关圣庙。庙前粉白的墙壁上,贴着庆祝河尾村“耆英会”的大红标语。身着鲜艳白族服装的白族妇女耍龙队,早已手持绿色花布扎成的舞龙等在那儿。
关圣庙前,站满了来参加庆祝会的村民。那些年上花甲的老人,被时间洗得雪白的胡须,飘逸在淡定的脸上。他们是“耆英会”的主角,穿着丝绸长袍,头戴瓜皮寿帽,古铜色的脸庞被风霜刻满皱纹。他们坐在石阶上,悠闲地抽烟和闲聊,成了摄影爱好者们争相拍照的好模特。在相机的咔卡声和闪光的映照,他们坦然地让这些摄影爱好者们,拍个够。
时辰一到,在司仪的吆喝声中,庆典开始。70岁以上,获得寿星称号的十余位老人,被安排坐在关圣庙的大殿上,接受众人的恭贺。
爆竹欢快地炸响,洞经古乐队的唢呐、二胡、三弦、铜乐、大鼓也奏出欢快的音乐。随着咚咚的鼓声,健硕的白族妇女热烈地舞起了绿色的青龙,把庆典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接下来,司仪致词,向老人颁发寿星证书,白族妇女为老人披挂绶带,让摄影爱好者们忙个不迭。我也一次一次按动快门,希望将这些瞬间的影像,永远地留在相机中。
庙中的庆典仪式结束,老人们被簇拥出庙门,去进行下一个活动。在彩旗的引导下,乐队、舞龙队、寿星队、参加庆典的村民,一长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河边穿过村子,队伍要去一家一家有年龄达到70岁的老人家中,向老人颁发寿星证书,然后恭请老人坐上花轿,在众人的簇拥下,在欢乐的鼓乐声中,游村过巷,让人们瞻仰这些寿星老人的风采,也让人们学习这些寿星老人家中子女们对老人孝养的好风尚。
河尾村中第一家有70岁老人的家属,早早地等在家门前的道旁,迎候队伍的到来。他们在路旁向来家中庆贺老人70大寿的人们,发放香烟、果糖、糕点,让到家的客人得到丰盛的款待。主人家门前,摆着扎得鲜艳的花轿,这是要送老人游村过巷的专座。
进入主人家中,只见院子地上撒满了青青的松毛。院子里坐了许多的亲朋好友。两位年上70岁的老夫妇,老妇人穿着白族妇女的着装,老汉穿上丝绸长袍,头戴瓜皮寿帽,胸前披着大红彩球,被安顿在中堂前就坐,恭候前来家中庆贺的队伍。院中架起了大锅灶,大筐中装满了鱼,大盆中盛满了肉。儿孙们为了给老人庆贺,要大宴宾客了。
祝贺的队伍一进院子,鞭炮声辟辟拍拍响起来。唢呐吹起,鼓乐齐鸣。女子舞龙队,随着鼓声,在院子里欢快地舞动起来。在司仪的指挥下,为老人授寿星证书,为老人披绶带。于是摄影家们又忙不迭地拍照。仪式一完,在儿孙的搀扶下,老汉被扶上花轿,花轿由老汉的儿孙辈高高抬起,随着祝寿队伍,浩浩荡荡地向下一个寿星家进发。
这浩浩荡荡的祝寿队伍,就这样穿村进家,把一家又一家的长寿老人接出来,队伍不断壮大。彩旗飘扬,乐声齐鸣,吸引了许多的村民和过往的人,不停地驻足观看。祝寿队伍从河尾村出发,沿弥苴河,一直游到江尾镇上。然后原路返回河尾村的关圣庙。往返差不多有10公里之远。
在关圣庙里,早已准备好了酒席。参加庆典会的人们,将与这些寿星老人,共进晚餐。人们大块地吃肉,大碗地喝酒,共享这和谐的一天。
席间,与司仪老段聊天,才对河尾村的“耆英会”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据说1917年,该村的村民,到北京看望在京当大官的亲人,在北京见有敬老的“耆英会”,觉得这种敬老的组织很好。回到家乡后,也成立了“耆英会”,把村里的老年人组织起来,自筹经费,每年开一次庆典会,为老人祝寿,在村中树立敬老,尊老的好风尚,以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使家庭和谐,民风淳朴,社会安定。
穿越九十二年风雨,这个“耆英会”的活动一年一年的延续下来。仅在文革中,被迫停了几年。改革开放,这个对村民影响极大的活动,又得以恢复。河尾村的白族民众,十分珍惜祖辈留下的这个敬老尊老的传统。村民积极支持和参与这个活动。把家中有长寿老人披红挂彩,坐大红花轿,游村过巷,彰显自家的风采,当作一件光彩体面的大事。
坐在关圣庙中与村中的老人们谈论河尾村的今昔,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河尾村的村民们的生活可能是清贫的,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良知和道德,我不禁为淳朴的河尾村的村民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发扬尊老敬老的传统叫好。
大约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这座关圣庙,在经历了百年风雨后,显得有些颓败,但关圣帝那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精神,仍然为民众所敬仰。一年一年,河尾村的“耆英会”,还将在这儿演绎,淳朴的民风也将一代一代传承。明年,我期盼着有更多的人,走进河尾,一同来感受这民风淳朴的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