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钱生钱”的哲学思维

2009-07-14 05:20
人民论坛 2009年13期
关键词:次贷投机过度

韩 强

现在有些经济学家在宣扬所谓“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却没有意识到更重要的是分清“过度投机”与“创新”的关系。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是一个从量变到部分质变,再到整体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虚拟经济的无形,人们忽略甚至看不到其危险性。

实际上,我认为实体经济决定虚拟(模拟)经济,虚拟(模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如果虚拟经济对实体进行适当的模拟,它会促进资本向有成长性的领域内流动,分享其成果,这就是真正的钱生钱了。这就是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正向的反作用。如果虚拟经济进行的模拟超过了一定的度,会产生负方向的反作用,也就是虚拟经济引起的金融危机。如何达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这是最难的。研究虚拟经济最重要的是把握这个“度”,因为“度”也是一个变量,现代经济的发展是快速的,需要在动态中把握“度”的变化。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实际是金融产品的虚拟过度,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基础。也就是说超过了实体经济的真实总量。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经济已经很发达,而且整个世界都无法阻止这个发展趋势,但是1929年出现了经济危机,随后出现了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理论,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实,宏观调控应该是现代商品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即使一个国家的制度有所不同,只要进入世界性的现代经济,就必须重视宏观调控。然而,80年代,正是美国,在某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影响下,废除了大萧条后制定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允许商业银行涉足证券市场;另一方面允许私人金融机构涉足以前只有有政府背景的机构才能经营的业务。90年代市场放开之后,私人的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展开激烈的竞争,使房贷标准不断降低,各种风险防范机制被所谓“效率优先”所代替,终于引发次贷危机。

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可把美国废除《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看成是进入金融市场经济的标志,虚拟经济创造的“钱生钱”的神话,造成了金融市场的繁荣,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在“安然事件”发生后,几乎没有人想到还有一个更大的危机在后面。

虚拟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就要发生危机。现在有些经济学家还在宣扬所谓“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却没有意识到:更重要的是分清“过度投机”与“创新”的关系。“投机”是个中性概念,是寻找机会,发现机会,“过度投机”是打着寻找机会,创新的旗号,进行过度渲染,造成跟风炒作,这不是创新。

比如说,商品市场上有期货,但是把这个期货概念推广到证券市场,就产生了一个陷阱——指数期货。也就是说“指数期货”很像彩票,也很像“赌球赛”,这样的金融品种发展起来,就像进入“無间道”。所以,证券市场的功能被扭曲了。我们再看次贷危机,房贷的证券化,其实也是虚拟再虚拟,甚至多次虚拟,已经成了“无间道”的怪物。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必须分清“过度投机”与“创新”的关系。从金融市场上淘汰那些赌性十足的品种,恢复其资本优化的功能。(作者为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

猜你喜欢
次贷投机过度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