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与人格修养

2009-07-14 03:11王小红
文学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美育美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语文学科因其特殊的美育优势,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有着巨大影响。

一.开发美育资源,形成健全人格。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让学生在美的召唤下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书中自有景如画

在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反映自然美的作品,作家所描绘的景物,不仅再现了自然美,同时也表现了审美观。因此,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使学生感受自然美,而且能培养学生美好的情趣,提高美的鉴赏力。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里,有赤壁的月夜美景,有瑰丽的兰亭春景,有壮丽的古战场景……作者不仅描写了如画的自然美景,而且把对人物的凭吊和对现实的感情结合在一起,赋予文章浓郁的美学意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自然美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审美理想。

(二)书中自有品胜金

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姐妹”,即真正的美是和高尚的品质分不开的。作品中,表现人物伟大品格的文章最容易激发读者的美感。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永远不失赤子之心”的冰心,识大体明大义的水生嫂……这些人身上都闪耀着可赞的情操美,这种伟大的胸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必须挖掘课文中体现美德的底蕴,使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

(三)书中自有界似天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延伸至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及美的各个方面,打开课本就如在学生面前打开一个世界。走进语文课本,它将带着你参观赵长城遗址,游览阿房宫,漫步滕王阁……从这些建筑,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发展的足迹,可以领悟到人类对美的追求。显然,语文课美育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美育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美育,达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目的,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课文中美的事物,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二.加强审美教育,提高人格修养。

在教学中,我尝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提高审美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感受直觉形象

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把握,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较好的感受作品的美呢?教师可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各种器官,使学生身临其境。学《雨中登泰山》时,我采用假想旅游的形式,用录像展示泰山的景色,引领学生在雨中登泰山,体悟山水的美景,使学生感受受作者“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的思想感情,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

(二)诱发审美情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审美活动的实质是审美客体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和审美主体所储存的情感经验相撞击发生火花的过程。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是意境优美的佳作,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将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渲染出来,使学生融入作品意境中。《世间最美的坟墓》写道:“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教学时,抓住加点字词重音朗读,可体会到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

(三)进行审美鉴赏

刘勰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刃而后识器。”晓声和识器就是懂得鉴赏美。如学《祝福》,学生对思想意义的认识往往笼统地认为是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残害。为了使认识深化,我引导学生从研究柳妈入手。柳妈是与祥林嫂处于同一阶层的劳动妇女,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一人物出场?并且那极恐怖的精神折磨正是这位“善女人”“布施”给祥林嫂的,这意味着什么?柳妈出于“善心”劝诫祥林嫂,其结果是为虎作伥,这不仅使作品的悲剧色彩更浓,而且从更深刻的层面把封建礼教下的民众的病态心理揭示出来了,使作品的主旨得以升华。

总之,通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让学生在馥郁的美的氛围中,在最大的精神愉悦中,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学习做“美”的人,应是每位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

王小红,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美育美的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语文课文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