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春兰 邓仲华
〔摘 要〕本文通过讨论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目标,从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分配情况、时间分配情况、品种类型分配情况、上网人员的分布情况和政策法规的实施情况等不同角度,分析我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发现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在于农村网络信息化的建设。于是,从管理技术的研发、经济市场的运行、政策法规的完善和教育伦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配置的策略,特别是针对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优化配置;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5-0044-04
Research of Optimizing Measures in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Li Chunlan1,2 Deng Zhonghua1
(1.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2.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 Information Technology,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etwork,the content and targe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was introduced.And then the questions in its current situation was revealed.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some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were pointed out,especially in the countryside.
〔Keywords〕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optimizing allocation;resource sharing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网络上公开发布的网页和在线数据库等网络信息产品和网络信息服务的总和。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是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问题。马费成教授从技术、经济和人文三个方面研究了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国内很多学者也逐渐地从各个方面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进行了研究。本文从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的情况出发,讨论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
1 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主要指的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分配过程。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是对国家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以求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网络共享,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均衡合理的配置,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优化配置的根本出发点是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即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产出尽可能大的社会福利,并最大限度的实现用户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优化配置须从网络整体需要出发,进行信息资源布局,通过网络内各信息系统的协调合作,逐步形成一个互通有无、互相补充、方便用户的信息资源结构体系,从而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利用群体优势,以尽可能小的投入发挥尽可能大的网络中各类信息资源的整体效益,并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均衡配置。
2 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发展现状
马费成教授从空间、时间和品种类型3个方面划分了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下将结合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的具体数字,在空间的分配情况、时间的分配情况、品种类型使用的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上网人员的分配和政策法规实行的情况,来分析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其存在的问题。
2.1 空间分配不均衡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部门之间的分布,实质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
我国IP地址、域名、网站等互联网资源分配不均。据2008年7月CNNIC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08年6月底,IPv4地址数量为1.58亿个,已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域名注册总量为1 485万个;网站数量为191.9万个。但是,仅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江苏这5个省市的拥有量就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其它地区占有量极少。
此外,根据统计,目前全国34 000多乡镇中,有独立政府域名的乡镇政府仅为2 719个(数据截止于2007年12月底)[2],不到全国乡镇政府总量的1/10。乡镇一级政府信息化建设仍处在初期状态,政府管理信息向下传达、乡镇实际生产、生活信息统计提交,仍使用传统的会议和纸面方式。其效率要远落后于一般的商业企业。
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的因素的制约,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都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
2.2 在时间分配上,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普遍过慢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配置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根据信息资源不同的时效性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的配置上要求更新周期短、传递速度快、即时利用等。
但据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与第19次的统计结果相比(如表1),只有1周以内更新的网页上升了4.7%,而1周至1月以内及1月至3月更新网页的却分别下降了9.0%和17.8%,3月以上更新的则上升了22.1%。
由此可见,我国网页的更新速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网站内容的更新速度慢,各类信息更新周期不太合理,没有充分体现互联网络所特有的时效性。
2.3 使用的品种类型过于集中
从网络用户的信息需求角度来看,CNNIC的最新统计结果表明,目前排名前十位的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网络新闻、即时通信、网络视频、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网络游戏、博客/个人空间、论坛/BBS和网络购物[3]。娱乐仍旧是我国网民的主要互联网活动之一。而对搜索引擎和电子邮件的使用集中在高学历(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网民身上。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大部分集中在使用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和即时通讯中。
2.4 在上网人员的分配上,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差距大;网民年轻化,学历水平偏低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主要分配在华东、华中、东北、华北等发达地区,而西北、西南地区的网民数量较少。此外,中学历的网民就占到了62.8%(其中,初中23.8%,高中39%);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68.6%;500元以下收入的网民比例占到30.5%[4]。网民的学历、阅历、生活经验、收入等普遍不高。
另有CNNIC的数据显示,目前74.9%的网民都居住在城镇,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27.3%,农村仅为7.1%,农村与城镇的发展差距仍旧较大。但是农村互联网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农村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 262万人,年增长率达到127.7%,远高于城镇网民38.2%的增长率。在农村非网民中,有53.3%的人不上网原因是不懂电脑或网络,23.1%的人不上网原因是没有上网设备。且农村5 262万网民中,18岁以下网民比例占到26.1%,这些未成年网民中,87.6%都是学生[5]。学生大量进入网吧上网,网络观念及意识均为成熟,严重影响了学业。
因此,影响农村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
2.5 政策法规尚未完善
总体而言,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网络法律法规,但受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制约,加上网络发展复杂且变化迅速,立法的难度也相应增加。关于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我国的信息政策一般是依附在国家政策上,是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其依附性强,独立性差。
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我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范畴和模式。因此,针对以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的优化配置策略。
3 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策略
发现了我国互联网络发展中的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这些问题去寻求一些解决方案。以下提出的优化配置策略中都应着重基于农村的建设来考虑。这也是我国网络信息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出发点。
3.1 科技进步是优化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前提条件
科技进步是优化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前提条件。加大基金、人力等的投入力度,进行技术研发和提高管理效率的研究,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优化,特别是农村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建设。以政府立项、企业需求、学校等科研机构推进为基本活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投资;由国家积极引导企业,合理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参与网络信息资源配置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合作开发,统筹考虑,使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具有相应的技术管理能力,从而进行技术的推广应用,管理效率的提高。
首先在管理效率上,建立起先进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以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科学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其次,有效的信息资源配置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网络系统技术支撑着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网络系统技术越先进,时间、空间以及其他一切信息传输的物理障碍也就容易被打破,从而起到优化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作用。第三,推进手机上网。随着手机的快速普及,手机上网逐渐形成规模,发展潜力较大。因此,推进手机上网,特别是针对农村上网设备匮乏的地区和用户,手机上网成为他们上网设备的有益补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解决我国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农村信息资源配制的问题。所以,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实现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硬目标,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是智力密集型产品,其研发费用较高,但生产成本低,其效率的体现是长期的。因此,加快对网络信息管理技术的研发,能够促进网络信息资源向更合理的方向配置,更加能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效率。
3.2 引入市场机制,挖掘信息需求,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的数量和类型网络信息市场具有辐射面广、用户多、交易直接的特点,信息的不对称和需求的个性化特征,使得信息网络市场表现为典型的非对称性市场。因而根据需求保持网络信息供给的规模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增加商户双方信息的透明度,保证信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才能不断消除信息不对称性造成的影响。
因此,(1)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信息市场的建设,运用市场经济的相关机制,吸引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提供更多的信息商品,吸引信息用户通过使用网络手段获取商品。这样,对消费者来说是成本低,对提供商来说是高效益,使两者兼顾,促进网络信息产业及网络信息市场的发展。
(2)根据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分配情况,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的数量及类型。在东部及中部地区,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加大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的建设,尽量满足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行业的用户的信息需求。在西部地区,增加该地区网站的申请和建设力度,提供更多适销对路的信息商品,使得企业信息化和政府信息化,从源头上解决信息资源供给的问题,促进信息网络市场发展,形成网络信息资源配置和利用的良性循环。
(3)挖掘、开发农村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网络信息资源。在农村网络市场,农民可通过查阅相关网站,了解农产品最新的产销情况,从而有目的的确定自己的产品的销路。这样,根据农民网民的这一需求,建设相应的网络应用,及时更新信息,满足相应的需求。另一方面,从丰富网民的娱乐生活,利用网络,帮助提高他们的工作、学习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及视野、交际范围及交际能力,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去开发用户信息需求的市场。
3.3 利用政策法规实施政府干预优化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市场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失灵的现象。为了预防市场失灵,就要从信息市场的外部环境入手,引入外部力量由政府进行管制和干预从而对市场失灵进行纠正。政府对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管制和干预有许多种方式,例如政府利用政策、法律、财政、税收等工具,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调整网络信息资源的产出水平和配置结构。政府还可以通过确立市场驱动机制,制定规划,鼓励多元投资,可促进资源共享,特备是针对农村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政策法规具有指示性作用。
当然,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政策法规制度对市场配置只是起辅助作用,只是使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影响国家信息主权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和最合理的利用。
此外,法律政策还可以规范信息配置的主体行为,改善信息配置客体的生存环境。现代社会的政策法规是以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方式分配资源,并以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政策法规通过明确各网络信息配置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能够扭转网络信息配置主体的某些不良行为,协调网络信息资源配置中产生的各种利益冲突,维护网络信息市场的公平竞争,使客体生存和发展环境得以改善,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网络公德。
3.4 重视农村教育,促进农村互联网络的普及,优化网络信息资源在农村的配置农村网络的普及是我国现阶段互联网络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网络的教育方面的优化配置的最重要的出发点就是农村的网络教育。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所以,政府机构必须(1)重视和加强农村互联网的发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农村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配备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设备,整合农村信息资源,构建信息化各类应用平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一方面让广大农民学习、了解、使用网络,利用网络丰富日常生活,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的信息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并可以通过深层次的使用来达到网络致富的目的,充分发挥网络正面的有益的作用的目的,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化服务和建设,让信息化成果惠及“三农”。另一方面,让广大农民学习网络文化,提高网络文化素养,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2)针对中小学文化上网人员较多的情况,学校相关部门应在中小学课堂就开始开设与电脑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及早了解相应的网络法规政策,逐渐树立网络道德自律精神,自律和他人监督相结合,从而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普及网络道德的规范可逐步培养网民高尚的网络道德意识。
(3)在高等教育中,加大力度培养与网络相关的创新性人才,进行研究开发,促进网络事业的蓬勃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需政府的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和上层建筑双管齐下,从多方面用多手段进行,建设高效的高速信息网络,使网络结构合理化、逐渐完善网络政策法规,提高网络用户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优化网络信息资源的配置,有助于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8.7.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8.1.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7.7.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7.1.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区域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R].2004.2.
[6]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R].2005.2.
[7]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R].2006.3.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R].2007.8.
[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系列报告之“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 [R].2008.3.
[10]马费成,陈锐.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一)——从技术角度的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 双月刊,1998,(1):12-17,45.
[11]马费成,陈锐.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二)——从经济角度的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 双月刊,1998,(2):3-8,57.
[12]马费成,陈锐.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三)——从人文角度的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 双月刊,1998,(3):14-19.
[13]李雁行.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政策法规制度优化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7,(6).
[14]李雁行,王志国.以效率为导向优化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政策法规的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89-91,103.
[15]王美琴,沈美萍.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7,(4):91-93.
[16]程娟.以用户信息需求为导向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