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根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是当前教育发展和改革中面临的紧迫又重要的任务。地处苏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在经历过传统电化教育和电脑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两个阶段后,逐步进入了信息化发展的快速通道。此时,一个需要教育工作者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制约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究竟是什么?要如何破除这一瓶颈?
经过大量的实践与探索,我们逐渐认识到,要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应从几个方面抓起。
一、优化环境,强化管理,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受各种因素制约。信息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创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投入300万元,全面更新添置内部设施,各建设项目全部按现代化标准和规范化程序顺利完工并投入正常运行。
硬环境已初具规模。学校现已建成百兆校园网,目前已建成3个网络教室、一个机器人训练室及一个电子视听阅览室,均以宽带接入Internet。全面实现“班班通”,新“三机一线”进入普通教室(三机:大屏幕电视机、计算机、视频展示台,一线:宽带网线)。学校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可使用计算机数之比达8:1,学校同时拥有一个调配合理、设备先进的网络信息中心与各终端相连。所有的一切,为顺利开展基于网络教学的管理平台和辅助教学平台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软环境建设是指一个信息资源丰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等快捷的环境。我校围绕以学校网站为主体创设良好的信息环境。学校的网站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和功能的互动性,突出为教育教学和为管理服务的特点,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网站通过校园新闻、各教研室主页、班级主页、教师个人主页和学生个人网页及学校聊天室等,既能反馈学校各环节运作的信息,又能聚集大量的各类资源,从而使学校成为一个积累信息、传递信息的动态大平台。学校校园网内的文档服务器以FTP站点的形式建立教师目录。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文件夹内组织教育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更有效地组织教学,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可供教师运用的资源一般可分为三类:光盘、软盘资料;校园网内部资源(包括电子备课、“国之源”、科利华教学平台、电子图书室等)和Internet可供下载的各种资源。
更重要的是管理问题。在学校信息化教育硬件和软件逐步到位的同时,我们着力抓好学校内部管理,制定管理、使用和奖励制度。学校专门成立以教务处和电教组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室,指派一名副主任担任负责人。现代教育技术室是学校专门负责管理学校中有关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及应用的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学校网络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广播台、电视演播室等的使用、调度等。并由他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工作考核方案,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纳入教师月度考核奖励中,分年龄、按层次对每位教师提出工作任务和要求,明确规定凡在此方面工作中表现积极、贡献突出的教师,在培训、奖励、晋升、职评中优先考虑。由于奖惩分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在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的同时,一支专项骨干教师队伍也逐步形成。
二、强化培训,提高技能,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师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改革和变化。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会使用现代教育媒体,而应使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为此,我校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师培训的统一规划。我校从教育现代化工程制高点和课堂教学改革突破口来把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战略地位,把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确立为“一把手”工程,由校长牵头,总体部署,成立了CAI课件协作组,并把CAI课件制作组成员外派进行了专业培训,由他们具体落实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同时,学校分层次对各类对象进行培训和考核,计算机应用培训班雷打不动,提高了教职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校要求5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通过计算机初级、中级乃至高级考核,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并作为学年业务考核的必要条件。
另外,学校在学生群体中进行计算机初级考核,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中级考核。学校各个年级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从Windows的基本操作、WPS、WORD、记事本、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的学习,到运用这些软件进行文字编辑、电脑绘画、电脑小报、电脑动画制作、工作表的编辑、网上信息的获取、电子邮件的收
发、网页及演示文稿的制作,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显著成绩,创出了特色。
三、落实运用,实践创新,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已经由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发展。教育资源的建设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工作。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我们不断探索和开发信息技术在学校各个领域中的效能。
1.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推动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主体是学科教学,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我们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学校教师每学期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进行多媒体教学,开课率超过总课时的20%。2005年初,我校举行了一次中青年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比武活动,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分组上课、集中评课等环节,评选两位教师为校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能手”,并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分获一、二等奖。
2.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校园网络缩短了教师学生与行政人员的距离,精炼了许多教育管理的环节,浓缩了管理过程。学校行政人员可以从网上了解教师的工作状况(电子备课、优秀教案、教后感等)、教科研工作情况(课题的研究进展、各教研组活动过程、论文质量等)、班队管理情况(活动计划、活动过程、班集体建设等);利用学校主页的“公告栏”发布校园内各类信息,开展日常管理(通知、发文、检查反馈等内容);利用“校长电子信箱”了解师生的心声,加快教育管理民主化步伐;建立文件档案专用服务器,严格档案管理的内容要求,给每位教师、各条线、部门分别建立文件夹,积累资料,形成规范、完整的电子档案。
3.凸现信息技术在学生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网络信息的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我校网站中建立的“学生天地”主页,成为学生相互学习、交流的场所。他们通过“聊天室”、“公告栏”、“留言板”等平台,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发表他们的作品,展示他们的才华。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的主页、班级的主页,学生通过个人主页介绍自我,收集学习资料,积淀个人爱好的信息,珍藏个人的成果,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班级、学生所有主页通过相互链接交流,形成了一个学生数码园、一个网上文化群体。在学生的综合活动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更为优越。一方面可以把学生科学实践过程中的观察、考察、实践、调查等原始记录在网上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远程访问、远程调查和异地合作研究。这些活动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可以预见,信息技术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将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
4.突出信息技术引领教师的教育科研。
在“科研兴教”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校倡导广大教师走科研之路,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我校申报了《依托网络,整合资源,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通过江苏省电教馆审批立项,并制定了该课题的研究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探索利用网络平台,整合课程资源,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研究网络技术教学的一般理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前,该课题已进行至中期评估。学校教师紧紧围绕课题,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及时总结,两年来,共有6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或得奖。今后,我们将鼓励更多教师到教育网站上去发表个人见解和文章。
信息时代为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我们深深地感到: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学校的办学模式、教育框架乃至教学手段、学习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松陵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