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双
案例
近年来,随着农远工程应用逐步深入,信息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广泛的应用需求和有限的设备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学校出现了设备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规模大的学校教师千方百计争多媒体教室、学生东奔西跑换教室;规模小的学校师生只能看资源、不能用资源的现象。
属国家级贫困县的武隆县教委及学校意识到,推进“班班通、堂堂用”不仅是新形势下解决当前问题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途径。为此,他们坚持以“网络建设”为主线,以“班班通建设”为重点,以“资源建设”为根本,以“资源应用”为目的,基本实现了“联通城域网,建设班班通,资源堂堂用”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并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2008年,遵义、道真、彭水、石柱等市县曾慕名组织校长和教师到武隆县观摩学习教育信息发展,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解析
武隆县“班班通,堂堂用”工程的成功实践,与其积极探索“班班通,堂堂用”的建设思想和建立完善各保障机制密不可分的。
一、破除“等靠要”思想,争取政策支持
武隆县政府出台了《武隆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将“班班通”建设项目纳入对外招商引资项目,确立了“政府政策支持、引进招商项目、学校自力更生、县教委统筹规划” 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体系。县教委还出台了《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经费预算及管理办法》,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改革前的政策性收费——“信息技术上机费”作保障,单列的信息技术教育经费(高中、初中、小学每生每期统筹50、40、30元),实行学校规划、全县统筹,同时还设立教育信息技术装备专项经费,采取先建后还、分期付款等方式,推进“班班通”的建设步伐。
二、坚持科学规划思想,开展科学建设
根据学校布点多、规模相差大的特点,武隆县确立了“整体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统一建设”的建设思路,即在规模以上中小学(18个班以上学校)建设“班班通”和电子备课室、在完校以上学校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播放室。
2006年投入810余万元建设县教育城域网一期工程,建成了教育城域网;在21所规模以上学校602个班级配置了“班班通”设备,“班班通”覆盖率占全县班级的51.1%;在33所学校建设了电子备课室,占中心校以上学校的80%。2008年投入450万元建设县教育城域网二期工程,在完校以上学校配置计算机网络教室62间、多媒体教室29间,接入县教育城域网学校50所,全县完校以上学校基本实现了“资源堂堂用”的目标。
在建设标准上,坚持经济实用、适度超前。2008年,启动了投影教室改造工程,将教室的嵌入式网络终端更新为计算机、大屏幕电视更换为数码投影,已完成50%的“班班通”的改造。
三、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建设师资队伍
教学应用依靠教师去实施,资源堂堂用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培训先行”的原则,采取“五定”(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定考核)“三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中授课相结合、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四类培训”(即校长的观念培训、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学科教师的骨干培训、学校教师的全员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能熟练运用信息资源的教师已超过94%。
四、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提供教学资源
首先,切实用好远教资源。把远教IP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各学校都能及时完整的接收保存。部分学校还把IP资源以网站的形式链接发布到校园网上,将资源辐射到了校内的每一个信息点,使教师在每个教室堂堂都能用到远教资源。同时,利用教育城域网,将卫星IP教学资源接收、发布到城域网上,供全县中小学浏览、下载、使用,为全县师生堂堂使用卫星教学资源提供了多层面的保障。
其次,开发建设校本资源。针对武隆县中小学部分学科、部分版本的教材在远教IP资源中存在资源空白的问题,积极倡导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备写电子教案,或上网搜索下载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改进,并对教师开发制作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全校共享。
五、健全管理考核机制,促进资源广泛应用
县教委出台了《武隆县关于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意见》和《武隆县现代教育技术规范管理办法》,健全了管理考核机制。从学校层面上,在单设中学和乡镇中心校成立信息中心,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按照课表、教案、授课、记载“四个一致”的要求,将资源堂堂用情况作为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进行“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在县乡层面,县教委和乡镇建立了资源堂堂用的“周抽查、月通报、年考核”制度,形成了督促资源堂堂用的管理考核长效机制。
六、实施上下联动机制,保障技术服务
武隆县每所学校选定1—2名技术水平高、事业心强的教师担任网络管理员,参加县每期举办的网络管理人员培训,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的管理团队,基本能对本校的信息技术设备进行常规维护,解决常见的简单故障;各乡镇抽调学校的技术骨干,组成乡镇技术服务小组,解决本乡镇信息技术设备出现的一般疑难故障;县装备所将技术人员分为四组,分片负责,对乡镇解决不了的技术故障,采取送设备上门、送服务下乡、远程协助的方式,运用电话指导、网管QQ群、网上技术论坛等办法,为全县中小学及时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完善的技术服务网络为城域网、校园网、服务器、班班通、计算机等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七、推行科研带动机制,实现有效应用
全县成立了县、片区、学校三级远程教育研究网络,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达到了“以研促学,以研促用,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的目的。县里承担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的策略研究》的市级远程教育实验区专项科研课题,组织了10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参与课题研究,构建了“三段式”教学、“整合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的远教资源应用模式。
现全县教师应用资源的比率达到了100%,用资源上课的课时达到了总课时的65%,骨干教师的比率达到了20%。全县11篇论文收编到重庆市农远程工程三种模式教学应用案例与研究《交流与思考》一书,3篇论文收编到重庆市农远工程成果汇编《朝天扬帆》。
(作者单位:重庆市武隆县教育条件装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