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习作教学的探究

2009-07-08 02:57
科教导刊 2009年27期
关键词:习作课外阅读课文

廖 瑛

摘要许多学生都觉得写作难,究其原因是学生积累的太少,缺乏习作的素材。据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习作教学发表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积累素材阅读

1 加强生活积累,丰富习作素材

观察是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学生常常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实际上是他们不善于观察,对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发生在身边的事熟视无睹。为此,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并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活动以,同时让学生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随时把自己遇到的新鲜的事与物记下来,让学生从中去丰富自己体验,自动获取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不仅如此,我们认为观察应贯穿在整个习作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写作前的观察,让学生掌握事物的特征,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在习作中观察,在习作后观察。习作中的观察是让学生相互交流,谈自己的观察所得,深化深化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的习作更充实、更妥当,令人信服。习作后的观察是让学生根据教师对习作的评改认真地去思考,去想象,给习作再修改奠定基础,为创造性发挥奠定基础。

观察中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不仅会用眼睛看,手摸,而且要会听,能闻,敢辩,善辩,勤记,多方面去发现和捕捉生活的信息。如:在学习了小学第九册第四组课文后就要求同学们去观察一种事物,再应用本组课文的说明方法习作。上习作课时,我就让同学带许多水果,蔬菜,让同学们观察。如观观察西红柿时,先让同学们用眼睛看,看一看形状、观一观颜色,然后让同学用手摸,摸一摸,是否光滑。用刀子把西红柿切开后,再让同学用鼻子闻,闻一闻,是什么味。最后让同学用舌头尝,尝一尝,味道怎么样。同学采用了这种方法,去观察了黄瓜、香蕉、花生等,事后的习作也具特色。

学生头脑中的材料丰富了,建议学生将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归类整理,建构自己的习作素材库,使零碎的材料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知识框架,以便于随时提取习作中所需的东西,这样找到了习作中的“下锅米”。

2 加强阅读积累,吸取习作经验

习作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一定的阅读积累是无法写出好章的,学生习作时觉得脑子一空白,出现无写或言不达意的现象,这提示了我们,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习作模式显得常重要。这些积累正是在广泛的阅读中获取的。

一要学生读好教科书。教科书是学生习作的最好范文,学生可以从教科书中了解文章如何取材立意,组织语言以及学习习作的方法。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文章中的精彩段落表演读、对比读,有时组织精彩片段朗读赛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由不全面到全面,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文章便不知不觉地融化在学生的脑海中,从而为习作奠定了基础。

二要学生读好课外书。由于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的负担还是挺重,一些教师、家长禁止小孩阅读课外书。其实,加强课外阅读是有益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广范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全面素质问的提高,从而促进各科学习,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各科学习,广泛的课外阅读尤其对写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写作时如果缺乏对事物的情感认识,写出来的文章文辞再精美,只是没有灵魂的。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1)写阅读笔记。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不做笔记,如过眼烟云,无踪无迹。(2)课内课外结合。课本中有些课文是从中外名著中选出来的,在读课文时可以读原著,如学了朱自清的《匆匆》后不妨看看他的散文集《踪迹》、《背影》等,学习《草船借箭》时读一下《三国演义》。实践证明: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的,系统的课本学习,可以建立知识结构的主体;广泛的课外涉猎可扩展知识领域。(3)精读与博览相结合。知识的构成是精与博的结合。只精读不博览,知识面窄,相反,知识点就不扎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精读是为了打好基础的底子,要从历代名著和现代优秀作品中选择文质兼美的作品读。博览,博采广博,是为了扩大知识领域,开阔知识视野,积累丰富的知识。(4)定向与定量、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作定向定量的阅读。定向,指的是阅读的方向,既阅读内容定何种类,或是古今中外优的文艺作品,或是社会学、自然科学的论著,或是各种报刊杂志中的精华。定量,指的是一个月或是一个学期按阅读的数量来评定。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不同本中情感的熏陶,学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提高对自己生活中事物的情感认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有真情实感的,才可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广泛地观察生活,不断地阅读文体,才能不断帮助学生丰富自已的写作素材。只有激活“源头之水”,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猜你喜欢
习作课外阅读课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