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媛媛
摘要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种恶性事件在大学校园中频频发生,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探索的热点,心理行为训练方式的出现,为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寻找到了一条颇具实践意义的新途径。
关键词心理行为训练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中,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自杀、抑郁、校园高消费、学风校风日下等等,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大学生和谐人格,都成为当下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而大一新生作为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群体的新鲜血液,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怎样,如何在他们进入大学校园之初就为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铺就一条平坦通途,又成为了一个新的焦点。
1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这是一串惊人数字,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学业的压力、就业的竞争、人际交往的困难、性心理问题的存在等都是在校大学生们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而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们是否也是这样呢?他们进校之后需要如何过度才能避免在大学期间进入心理健康的误区?
新进校的大学新生们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角色转换期——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蜕变。中学和大学的学习生活区别是俨然的: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中学的学习生活相对单纯——三点一线,大家共同的目标都是考取心仪的大学,班级、学校的竞争也不那么激烈,所以人际关系也相对单纯;而进入大学后,“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的同学,面对从未接触的学科和学习模式,大学新生们还未适应大学为何物,学业、人际关系的问题就随之而来;由于当代在校大学生普遍处于18到22岁的年龄阶段,他们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都逐渐发育成一个成熟的社会个体,他们正处于他们青年期自我同一性完善的重要时期,常常会面临性和感情的困惑,所以初进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们面对大学校园对于性和爱情的包容态度,相比中学时对性和爱情的保守,他们会迷惘而不知所从;另外,由于多年的努力奋斗与得来的结果的不相称,使得有些因高考失利而未进入心仪大学的学生而言,在进入新学校后,由对学校产生种种失望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也是在新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研究证明,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给予大学新生们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让大学新生们参与到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更具有实践意义的心理行为训练中来,效果更明显。
2 心理行为训练概述
心理行为训练,是指应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助行为训练作为媒介手段,用于提高受训学员的基础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训练方法。心理行为训练是体验式培训中的一种训练模式,它将行为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国外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而体验式培训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德罕管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于20世纪80年代初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学习圈: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心理行为训练正是遵循这种理论,将室内与室外项目相结合,让学生主动体会、亲自解决问题,任务完成后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分享经验,并听从导师的专业指导,从中获得多种提高心理素质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心理特质。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真正实现了体验激发情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沉淀品质的心理素质提升模式。
3 一次完整的大学新生心理行为训练剖析
一般来讲,一次完整的心理行为训练可以分为:热身阶段、团队组建阶段、分组体验阶段、集体分享阶段、团队竞技阶段以及最后的总结梳理阶段。但是,由于我们的心理行为训练对象是新进校门的大学新生,我们将本次心理行为训练分为几次主题活动形式,分别是:“破冰之旅”、“认识你自己”、“思维拓展”和“规划你的人生”, 每次心理行为训练时间皆在1-1.5个小时之间。
活动开始之初,我们在校内的班级中有针对性地抽取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班级——除了其他来自全国各地、性格各异的二十三位同学外,班上还有三位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同学,其中一位女生在地震中丧父,另外两个来自地震灾区的男生在地震中他们的家庭皆遭到不同程度的创伤。选择这样一个班级,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更多的是我们希望从一系列的心理行为训练中,能让所有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能为来自地震灾区的学生营造出一个温暖的大学学习生活氛围,能帮助他们早日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
破冰之旅:由于是新组建的班级,同学(下转第124页)(上接第111页)之间,尤其是男女同学之间还不甚熟悉,甚至有的还不知道名字,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也是界限分明,因此在将班级进行了随即分组后,分别在两个小组内进行了“滚雪球”、“解结”两个能让大家相互熟悉的小活动。相互熟悉之后,在原来分组的基础上,两个组开始为各自的团队起队名、制作队徽、唱队歌以及为本组设计符合队名的报纸时装。每个小环节后均进行小组分享或集体分享。
“破冰之旅”,学生们在各个活动中积极参与、分工协作,男女同学的交往也逐渐正常化,而本次心理行为训练的基本目的也已经达到——集体的温暖、团队的协作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认识你自己:在进行相互按摩、瞎子摸高两个热身游戏后,导师为学生讲解S、C、M、P四种人格类型,随后进行人格小测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类型,并进行不同人格类型的角色扮演——上课迟到了,但是教室里只剩下一个位置,事先不知座位上有钉子,忽然发现后不同人格类型的不同应激反应。然后是写下十个“我希望自己是……的人”和去掉“希望”后“我是一个……的人”并大声念出,最后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投射练习。每个小环节后均进行小组分享或集体分享。
“认识你自己”,让新生们在仔细分析自己的各种人格特点后,认真审视自己的优缺点,并能在将来的日子里按着自己所期望的性格特点去发展、成长。对于新生而言,他们在进入大学校园后,许多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如何在不断接受挑战的洪流中认清自己的方向,这是他们在大学中乃至人生的发展中都至关重要的。
思维拓展:首先在室外进行热身小游戏“组队单脚跳前行竞技”,然后在室内例举局限思维并进行局限思维小考验,最后进行拓展思维的游戏训练,如用OO||%=%=你能画出多少种有意义的图案、由黑板上的一条线你能想到什么、猫和冰箱有何相似之处、手指操等等。每个小环节后均进行小组分享或集体分享。
“思维拓展”,使新生们在游戏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思维的乐趣,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让他们在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乃至创业中能充分挥发出自身思维的能量,创造出属于他们的精彩大学生生涯。
规划你的人生:首先在室外进行抱团、戴高帽、两人三足、坐板凳等几个热身小游戏,随后进入室内进行生命线的制作并集体进行分享。最后总结四次心理行为训练的得失。
“规划你的人生”,使新生们在生命线的制作中认识自己的过去,规划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仅仅是大学生涯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回顾过去的得与失,才能展望未来的辉煌与灿烂。
在活动过程中,所有的活动学生们都是带着笑脸在参与,同时从他们的脸上、从他们的思考、从他们越来越深刻的分享中,以及第一次活动后越来越多的同学的主动加入中,我们也看到了本次心理行为训练的成功——心理行为训练能结合大学新生入学阶段的特点,有效地解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
综上所述,心理行为训练这种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它不仅仅能满足大学生们追求乐趣的需要,使其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还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增强其集体归属感,有效地锻炼个人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大学新生甚至其他更多的在校大学生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另外,这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于释放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产生的精神压力非常有效,值得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们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