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蔡 杨
摘要刚跨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面临新的环境,他们表现出很多不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本文指出了新生入学以来出现的各种不适应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教育对策,以帮助新生入学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迎接新的挑战,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新生适应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大学新生处于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对大学生来说,既是成长道路上的新起点,又是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刚跨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面临新的人生发展机遇和挑战,他们表现出很多不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和改进新生适应性教育,积极引导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科学规划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尽快转换角色,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1 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习动力不足。中学时期同学们的理想就是考上大学,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废寝忘食,刻苦学习。上大学是他们在该阶段奋斗的目标和生活支柱。一旦这个目标实现之后,许多大学新生就思想松懈,倍感迷茫。
(2)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适应。长期以来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时间里,对老师“填鸭式”的灌输方法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有了很强的依赖性。中学里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他们不是在听老师讲课,就是在做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一天的学习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老师亲自安排,每一节课包括早自习,晚自习都有老师的陪伴,无形中学生养成了一种被动的学习习惯。
到了大学,一方面课程减少,另一方面同学们有了大量的业余时间,但是没有了老师的陪伴,没有了老师的监督,面对高度自由的可支配的时间,显得不知所措,无法应对,就如同长期以来靠“拐杖”行走,一旦没有了拐杖,就显得举步维艰。
(3)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许多大学生在中学时一直都是班上的佼佼者,他们憧憬着进入大学后也是出类拔萃者。但当他们进入大学后,看到班上有不少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失落感和自卑感油然而生,以至于不能正确的自我定位而带来的很大的困惑。
(4)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人际交往的不和谐。在大学里,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方,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性格习惯差异: 有人喜静、有人好动,有人缄默不语、 有人爱说爱笑,有人早起、有人晚睡;背景差异:各自的家境不同,成长的背景不同,养成的个性、习惯和处世方式自然会有差异;地区的差异:带来文化的差异,甚至价值观的差异。这就不可避免造成一些摩擦,甚至强烈的心理反应,影响到同学之间的交往。
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是完成中学到大学转变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教育引导工作,会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大学新生的教育,缩短适应期,提高大学生活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2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建议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立新的目标。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提升学历的一个场所,更是人一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入学适应教育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生存;二是发展。大学生要辨析学业、职业和事业的关系,学业是我们获取职业和事业的准备,职业是我们生存和提升价值的平台,事业是我们实现理想的道路。一个善于规划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成功。作为一个未来人,大学生应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学会规划自己。在校学习永远是个过程,学习绝不是为了学而学,而应以未来发展目标为导向,获取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所以在对于那些经历高考的激烈搏杀,如愿进入大学,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并放松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的大学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立新的目标尤为重要。帮助广大新生从客观环境、学习方式、生活状况等方面重新审视真实的大学,使他们能够客观、公平地认识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个人素质的优劣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学习”为指导思想,制定富有个性化的人生目标。同时又要注意“长、中、短”目标的有机结合,在确立长远目标之后,将中期目标放在一学期内,而短期目标则是每周、每天的,这样就做到了奋斗方向的有序性和规律性。
(2)抓好入学教育的纪律性教育。学校的规章制度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守则,是每个学生完成学业的根本保证。每一位大学新生要熟悉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于律己,认真学习《大学生学生手册》,熟悉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
(3)积极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大学新生只有对学校、所学的专业产生兴趣,富有自豪感,才会有重新确立奋斗目标的信心与动力。因此首先要加强大学新生的学校认同感教育。在新生入校之际,通过发放《新生必读》手册、召开专业教育报告会等渠道,及时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情况,让学生了解课程设置的思路、本专业的具体课程设置、课程安排及开课目的、时间、要求,让学生对今后要学的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清楚通过四年的学习,应该学好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其次,根据历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介绍本专业在各行各业的运用情况,学生未来的就业形式,专业的发展前景等。再次,请已毕业和考取本专业研究生的学生谈体会,以鼓励新生安心本专业的学习、激发他们对专业的热爱,从而稳定和强化新生的专业思想。另外,注重收集整理本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把这些内容充实到教育中去,让新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4)加大对大学新生的教学管理与学习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及效率。大学的管理,已由中学的“封闭型”转向了“松散型”,不再有固定的教室,不再有全校统一的作息时间,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另外大学的学习特点与中学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内容相对深奥,学习方法由重“记忆”转变到重“理解”。
大学的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应用能力的教育。仅有学习目标和信心是不够的,新生要想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就得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由高中的“要我学”变成大学的“我要学”,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变成一种自主、能动的学习能力,将知识掌握的重点从课堂转变到课下的复习、整理与扩展,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校可举办专题的学习方法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就大学的教学方式、教学特点,向大学生提出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也可以请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介绍具体学习过程中的时间安排、课程特点等问题,让新生少走弯路。另外,新生应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学会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电子图书、网络等渠道获得更多实用的学习信息,不断积累学习经验。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心态。对大一新生而言,可能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不适应,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而不良心理反过来又会加剧行为上的不适应,严重影响他们的行为转变和习惯养成。我们要针对新生的特点,举行专题的心理讲座和座谈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正确评价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培养受挫折能力等方面对新生进行指导。同时,建立一种“专业咨询与辅导员引导”相结合的咨询模式,发挥广大基层学生工作者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指导及咨询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随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的困惑和障碍,保持情绪的愉快和稳定。
大学是人生中非常宝贵的阶段,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需求,坚持三贴近原则,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密切配合,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