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芬
摘要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艺术工作。译者要想收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常常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必须在两种语言上下工夫,乃至独具匠心。本文通过对翻译中读者的角色的分析以及对翻译标准和翻译技巧方面的阐述来说明如何让读者在翻译者的引导下领悟译文的真谛。
关键词翻译角色标准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308-01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由此读者角色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更值得我们重视。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逐渐扩展到读者因素,人们开始从不同角度表述一个共同的翻译观,即翻译应使译文对于译文读者与对于原文读者产生相同或大体相同的效果。
一、翻译中读者的角色
翻译研究中一直以译者角色和翻译标准为重点,很少涉及读者的角色。翻译的本质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由此决定了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译文读者在译文的理解、接受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具有不可忽视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译者实时的翻译实践活动中,而且也体现在其历时地对原文的选择和译文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读者是译作的阅读主体,也是译作的直接承受者。如果没有读者的介入,那么一部译作想要传达的内容、形式及内涵就成了无的之矢。因此,研究者必须将读者作为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翻译的两条主要标准:忠实和通顺
在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时,对于原文的翻译要尽量保持其原汁原味,使读者发挥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的同时能够更多的接触到纯正的外国文化,品味其中乐趣,感悟文化差异。
作为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还是现时通用的一般标准“忠实、通顺”四个字为好。忠实是指忠实于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把原文的信息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得到的信息大致相同。通顺是指译文规范、明白易懂,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忠实是通顺的基础,通顺是忠实的保证。不忠实于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的通顺,则译文就失去自身的价值,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不成其译文了。但是,不通顺的译文,使读者感到别扭,也必然影响对原文的准确表达,因而也就谈不上忠实了。可见,忠实与通顺是对立的统一,两者的关系反映了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所以,我们说,忠实是译文质量的基础,而通顺则是译文质量的保证。
翻译的标准必须明确,并且切实可行,不然就无法起到应起的作用,其指导意义就无法体现。总之,译文必须“保持原作的丰姿”,就是要完美地保留原文的韵味、风格和言外之意。
三、翻译中的常用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共性和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方法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主要有:
(一)增译法和省译法
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或者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二)拆句法和合并法
这是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方法。拆句法是把一个长而复杂的句子拆译成若干个较短、较简单的句子,通常用于英译汉;合并法是把若干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一般用于汉译英。
(三)正译法和反译法
这两种方法通常用于汉译英,偶尔也用于英译汉。所谓正译,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同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所谓反译则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反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
(四)转换法和倒置法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还有语序等进行转换。
当然,翻译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单用某种翻译技巧无法译出时,我们可以着眼篇章,以逻辑分析为基础,同时使用转换法、倒置法、增译法、省译法、拆句法等多种翻译技巧的方法。
四、让读者“悟”译文
在理解译文及翻译的过程当中,读者不简单的只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既然读者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完全被动的,面对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他们对译文也就有相应的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原文的风姿,使读者最大限度的了解异域文化,也有利于进行跨文化的对比研究或交流。当然这也就要求读者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主张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处理翻译中的一些问题。
(一)直译或基本直译
如果英语的含义明白、直接,译成汉语以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则可直译或基本直译。
(二)添加注释性词语
为了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相吻合,添加注释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翻译方法。特别是圣经和希腊神话当中的一些典故和人物,这些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日常用语,但对西方文化不了解的中国读者就难以理解,这时常常可以用注释的方法来解决。适当增补有关介绍性、注释性词语可以帮助读者理解,避免产生误会。
(三)体现原文修辞特点
如果英语寓意于某种修辞手段,如双关、比喻、押韵等,译成汉语以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则应尽可能体现原文的修辞特色。我们要灵活处理修辞差异。如果修辞手段在语言转换中与汉语难以契合,则不妨意译,按内容概括出合适的译文,切忌生搬硬套,译成晦涩难懂的句子。
总之,东西方文化差异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难题,而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其它文化。而且读者也不是简单的文学消费者,而在翻译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译文应该尽量保持原著的风姿,使读者能够更多的接触到纯正的外国文化,品味其中乐趣,感悟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