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秀
一、 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在教学中,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学生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二、 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以前教师授课一直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一块黑板。近年来又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三、 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的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1. 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总怕错,不愿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因此,我们要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勤于思考,不断创新。
2. 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学生的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他们更多的是课外阅读、自主阅读。只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对于作文,重在积累材料,只有“读书万卷”,才能“行万里路”,才能“下笔如有神”。
3. 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
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遵义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