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鹏
摘 要:舞弊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本文主要论述防范舞弊的对策。
Abstract:Fraud is a widespread economic phenomena.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measures to guard against fraud.
关键词:舞弊 对策
Key words:Fraud;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曹鹏,职务:总会计师 职称:中级 最高学历:本科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12-02
引言
舞弊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舞弊和腐败一样是削弱国家机器、削弱各种民主制度的“社会顽症”。“舞弊不产生财富”是马克思很早就提出的警句。
一、舞弊的概念
舞弊意指集团整体或个人在进行财务活动或从事高尚行政生涯时为获得不当利益而实施的故意行为,包括各种不法活动和非法欺骗行径。显然,该概念与狭义欺骗及错误之间存在某些相似之处,也有很多的区别。深入研究其间的异同,把握舞弊的特性和情形,以利于正确识别与合理认定舞弊,并具体而有效的防犯舞弊。
(一) 舞弊与欺骗(欺诈)
从其目的与动因透视,两者都具有不良动机或企图,都是为了获得不当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两者在属性上均系故意的经济行为。从其结果与表现分析,两者都具有侵害性与排他性,它的存在或发生会损害其他组织或组织中其他成员的利益,大都伴有相关记录的有意歪曲和具体资财的非法占有。因此,两者在实质上均为重要的侵权行为。但就范围与时限而言,舞弊往往限于特定组织内部及财务会计报告期间,而欺骗(欺诈)有时还超出特定组织范围并且不受会计资料呈报时间的限制。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有人将前者称为欺诈性舞弊,把后者叫做舞弊性欺诈。这既说明欺骗(欺诈)往往比舞弊的范围大,又说明了两者之间相互交织,有时难以严格区分开来。在理论上,大都从目的与动因角度判定或推定欺骗(欺诈),而从结果与表现方面证实或认定舞弊;在实务中,往往不加严格区分。
(二) 舞弊与错误(差错)
从目的与动因分析,舞弊系行为人为实现不良动机或企图而策划和实施的不法活动。错误并非行为人预谋或故意所为,而是行为人不精通业务、技术和政策,不精心操作以及组织管理不善所致,且在其发生后行为人也不实施任何举措加以掩盖。可见,舞弊在性质上属于故意行为,而错误系过失行为。从结果及表现的角度看,舞弊的结果在数值上既可能是实物负差(如侵吞资财导致的财产短缺等),也可能是账面正差(如操纵盈余导致的利润虚增),且形式一般较为隐蔽,迹象不明,难以发现。需要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要特别关注那种借“错误”之名行“舞弊”之实的情形。
由此可见,舞弊系故意的经济行为,具有非法性、侵害性、广泛性等主要特征。
二、舞弊产生的客观环境
舞弊需要滋生的土壤,有舞弊生存的土壤才可使舞弊活动繁衍和生长。当各方面条件都具备时,舞弊就变成了现实情形。
第一,组织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缺乏控制制度,没有相当的控制措施,以及内部控制本身存在的固有局限性等。
第二,没有进行雇员考评,没有进行雇员的道德培训或教育。聘用一些缺乏诚实、正直的雇员。
第三,组织内部的体制腐败,散失效率、各种管理措施不健全。严密的组织不可能滋生许多舞弊,而涣散的组织内部易使舞弊者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蒙骗、欺诈和实施各种犯罪活动。
第四,公司具有前科性的腐败历史,或者可能存在具有心理变态的舞弊者,把舞弊当作是一种乐趣。
第五,个人生活需求危机。
第六,具有不适当的财产接触权利。
第七,公司正处于危机状态。包括临近破产、倒闭、被兼并和被重组的地位。
三、舞弊的典型类型及其剖析
(一)集体舞弊
集体舞弊系多个舞弊者联合进行的舞弊。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造就了一批科学的管理者,同时也造就了一批高级的犯罪团伙。世界各国对舞弊的充分调查数据表明:现代舞弊的犯罪趋势已呈现出从个人舞弊到集体舞弊的严重趋势。对集体舞弊的分析与研究已到了必须进一步强化的地步了。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对集体舞弊现象进行分析,可以涵盖以下几种:
1.上梁不正下梁歪心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造成了部分企业领导腐败贪污作风盛行,企业部分领导干部带头舞弊行为成为下级管理人员紧紧跟随其进行各种舞弊犯罪的心理动机。
2.法不责众的心理。集体舞弊之风,在一种“你好我好他也好”的心理环境中出现了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大胆进行集体舞弊的犯罪现象。
3.过度贪财和追逐利益的心理。商品经济条件下,个别人追逐物质财富、追逐各种造假的心理是集体舞弊的心理根源。看到别人住上高级别墅,看到别人开着豪华轿车,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利用非法手段进行投机的心理状态,并且联合部分冒险及投机分子,大胆进行集体舞弊犯罪。
4.盲目攀比心理。现代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出现贫富差距正在拉大的状态,受西方不正常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使一部分人滋生了嫉妒富人、嫉恨贫富差距的心理状态。
5. “舞弊可能产生财富”心理。舞弊的侥幸心理是市场竞争中的极大危害,也是破坏整个市场秩序的头号敌人。近年来,国家下大决心把“打假、抑假、防假”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已经充分证明要从根源上铲除舞弊心理。
(二)计算机舞弊
计算机舞弊。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从事的犯罪行为。计算机舞弊概念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计算机舞弊是指一种广泛的计算机犯罪行为。包括客户和投资者、刑事和民事及合同、内部及外部、管理部门与非管理部门、高层与低层、个人与集体等各种形式的计算机舞弊犯罪行为。狭义的概念是指组织内部范围进行的舞弊行为。计算机舞弊是一种实现个人目标或组织目标来满足某种人类需求的手段。
计算机舞弊现已成为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只有对其进行较深入地分析,才能找出解决的对策。从受害部门看,计算机舞弊案件多发生在企业、银行、证券及少数政府部门;从作案者看,根据作案人与计算机系统的关系,可分为三类:计算机系统人员、系统用户人员和少数外来者;从作案动机看,多是贪图钱财、对老板及竞争者进行报复,被计算机的挑战性所诱惑进行舞弊,以证实自己的实力,达到自我满足;从作案手段看,计算机舞弊行为主要发生在不易引人注意的地方,手段主要有:输入非法数据、篡改程序、制造“失误”的假象,销毁罪证、窃取口令和密码,非法进入某个系统。
四、对舞弊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
从审计角度分析,舞弊的存在与发生,说明被审组织管理上有漏洞,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及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审计可以有效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首先,检查人员应当明确检查任务,了解舞弊活动实际产生于内部控制的不严谨,因而在进行内部控制措施检查中,也必须将其列为重点之一。其次,根据确定的检查任务,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借助于各种测试方法进行审核。第三,在确定控制系统不存在的弱点时,可以出具检查报告。第四,即实施和应用新设计的内部控制措施,实施后应对新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主管人员。
(二) 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转化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
要加强审计的作用,先要提高审计的地位,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否则只能是行同虚设。同时要把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公司的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上来。
(三)加强人员管理和提高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内部会计控制至关重要。会计人员素质的优劣,是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决定因素。提高财会、审计部门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特别是以诚信为标志的职业道德水平尤其重要。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为实现以诚信为目标的会计职业道德目标,必须多管齐下,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会计职业教育,逐步培养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使会计职业健康发展。
(四)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从内控机制和内控制度两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企业行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杜绝资金往来、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的违法乱纪行为。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
(五)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行使舆论监督权。舆论监督的力量很大,对一些公司的违规违法行为,通过向媒体的披露,和借助于媒体的监督,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的媒体监督虽不能保证公司以后不再有舞弊的事,但舆论监督的不断加强将会减少公司舞弊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耿建新,宋常,《审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 秦容生,《 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 蒋燕辉,《现代内部审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 梁晶,“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审计研究》,[J], 2000.3
[5] 吕先锫,《审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