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涵予
摘要本文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从“一个班长具体负责一天的班级管理”等四方面阐述了“点对点”的班级管理新模式。在方法、细节和效果三方面呈现了这一管理策略的优势。
关键词班主任点对点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轻负担,高质量”是社会对中小学教育的一致呼唤和要求。而班主任是完成“轻负担,高质量”这一教育要求的重要执行者。一个善于寻找工作思路和方法的班主任不仅要知道“埋头拉车”,更要懂得“抬头看路”,他的学生也往往既不受“苛条法令”的高压又能健康活泼地成长。众所周知,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忙不胜忙。如果单凭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想要去管理好整个班级,可谓势单力薄。因而如何寻找并借助某种“杠杆”高效地达到管理目的,是每个班主任苦思冥想的难题。
2 “点对点”的含义
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作者逐步摸索出一条“点对点”的班主任管理之路,并把它作为班级管理中的一种有效“杠杆”,取得了良好的班级管理的效应。
“点对点”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常见之于电子领域。应用于班级管理,可以简单地把它解释为“一对一”。具体地说,可以是一个班长负责一天的班级管理、一个学生负责一项工作的执行、一个优生督促及带动一个后进生的纪律和学习、一个学生负责一处卫生工作等等。
3 策略的可行性
3.1 学生的“上进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渴望进步的本能。俗语所说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更是这样。哪怕是后进生,其实也是渴望进步的,只是信心和基础的双重障碍束缚了他的思想和行动。“点对点”工作策略的特点之一,就是把具体的一项任务安排给学生,让他在接受任务的同时,既有一种负重感,更有一种自豪感。此策略的可行性在于它考虑到了学生的这种基本愿望,并使他们在实现这一愿望的过程中找到自我。这是“点对点”策略实施的前提。
3.2 学生的“集体性”
学生在接受了某项任务之后,都希望能完美地完成。因为学生都有期望得到老师表扬的心理特点。同时他们在潜意识里也明白,他们的工作是整个班级工作的一部分,而集体荣誉感是这个年龄段学生所共有的特点。这是“点对点”策略实施的思想保证。
3.3 环境的“地利性”
一个班的学生是一个群体,同学永远是最容易交流的人,互相之间最了解的还是坐周围的同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更本任务是管理好学生,说到底就是努力让自己的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防差促优”、“变差为优”。“点对点”管理策略的核心内容,就是让班里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充当老师的助手,对自己朝夕相处的相对比较落后的同学起到一种正面督促、帮助和影响的作用。“点对点”互动,一方面提高了优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并督促了落后生,同时也使班级和谐呈现最大化。此策略巧妙借助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环境优势,借助学生身边的“老师”督导学生,利用学生中的榜样影响学生。
4 策略实施略举
4.1 值班班长负责制
学生中,成绩优异或特长凸显、多才多艺、乐于助人者往往在集体中具有较高的威信,每学期,在班级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确定周一至周五各天的值班班长。一个班长具体负责一天的班级管理。之所以设置五个班长,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更为公平地为班级中的优秀学生提供能力锻炼的平台,在这样的锻炼中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另一方面,设置五个班长,也更有利于他们之间管理业绩的横向比较和竞争,在这样的竞争中使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值日班长的工作内容包括:遇偶发事件时在第一时间组织排险并同时向班主任汇报、负责两次眼操的监督工作、领导值班助手做好自修课的纪律管理、在放学五分钟前由值日班长就全天的值日情况进行点评等等。通过实践锻炼,班中总会涌现出一批出色的班干部,他们能很好的起到班主任助手的作用,在学校的诸多活动中,既使班主任不在场,班级也能展现出文明班级的精神风貌。
4.2 工作个人负责制
班主任如果事无巨细,事必亲躬,既不现实,效果也未必会好。如果能充分利用有不同兴趣及专长的学生来具体负责某一项工作,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者曾布置体育委员负责“阳光体育周”班级参赛选手的初选及入场式的编排等工作,作为班主任,只是对其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微调,结果这个方案为最终摘得活动桂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又如,针对学校布置的黑板报任务,安排有较好书画基础的某同学负责落实团队组建和黑板报设计工作,在团队的辛勤努力下,学校历次黑板报评比中,他们都获得了佳绩。
4.3 “1+1学生指导老师”制度
“老师指导学生”的效果不容否定,但教师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学生指导学生”效果也许不及老师,但它有容易沟通的“人和”优势,也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如果让一个优秀学生去督促、帮助、影响一个后进生,那么十个优生,就可以带动十个后进生。这十个优生加上(下转第155页)(上接第141页)他们所指导的十个后进生,这部分学生如果能和谐成长,那么他们将成为整个班级和谐发展的主流。作者在班里进行了任命成绩相对较优秀的学生为“指导老师”,并且逐一指定受指导的后进生的实践活动。指导老师的指导原则是“纪律上督促,学习上帮助”。规定指导老师每周写一个指导总结,汇报自己的尽职程度以及受导者的进步状况。通过这样的总结,一方面可以促使指导老师在总结反思中提高指导能力、增益指导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班主任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成长动态。这些学习小组中的受导生的共同特点是受导前纪律观念淡薄,平时对班级的负面影响较大、学习成绩落后,自从建立“1+1学生指导老师”制度以来,他们的自我约束力以及学习成绩都有较大进步,任课教师对他们的批评点击率明显下降。
4.4 “点对点”卫生负责制
班级是个家,卫生靠大家。但初中生的思想觉悟往往不能到达老师期待的自觉的高度。这时候就有必要采取一些比较程式化的硬规定,从细化上去下功夫。如:每个同学各自负责自己座位的保洁工作,并由负责保洁检查的同学每天不定期检查;每小组的最后一位同学负责本小组课桌对齐,整齐意识较差且经提醒无进步的同学由其酌情扣分;按就近原则,由距离最近的同学负责电扇、电灯的开关,扫把、畚箕、垃圾桶的摆放,教室门口的保洁、窗帘布的开合等。这样的卫生负责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管理方便、效果突出。实施以来,班级卫生的整洁度明显好于其他班级。
班主任工作,近而言之,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学习、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远而言之,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得到个性化的成长。“点对点”班主任管理策略最大的特点在于注重细节管理、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它在教师因材施教、人性化管理,学生能力培养、个性成长等方面均彰显出其辐射与渗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