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丽
[摘要]搞好舆论监督,正确引导舆论,担负起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责任,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的一项历史使命,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面对并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闻工作舆论监督重要职能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20211-01
新闻单位开展舆论监督、干预社会生活,其目的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这与正面宣传为主的目标是统一的,是同一个目标下的两种手段。明确这一点,是认清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责任,坚定搞好舆论监督自觉性的基础。
舆论监督毕竟同正面宣传有所不同,它要触及一些人的痛处、伤及一些人的面子,记者也常常因此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不少记者总结了搞舆论监督有几难:一是,采访难。也就是说采访取证难,阻力大,知情者不仅不配合采访,甚至施加压力;二是,播出难。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难冲破,保护主义难打破;三是,批评报道易引火烧身,遭到打击报复。
为什么舆论监督难以采访、难以播出,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其一,对舆论监督缺乏正确的心态和认识。由于多年受“报喜不报忧”观念的影响,不少党委和政府对批评报道很忌讳,认为凡是曝光的都是给他们脸上抹黑,有损当地开放新形象,记者来“揭短”等于揭他的伤疤,非跳起来不可,所以谁也不愿成为被曝光的对象,一旦成为曝光的对象,某些人就千方百计逃避、拒绝,甚至对媒介进行报复;其二,在社会上缺乏舆论监督的宽松环境。其三,舆论监督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尽管舆论监督是一种合法的社会行为,有关政府部门也有多项明文规定要求保障舆论监督的权力,但因《新闻法》尚未出台,文件不等于法律,记者因为批评报道而引发的新闻官司层出不穷。
因此,搞舆论监督,需要勇气,需要胆识,需要坚持真理,需要出以公心,需要对党、对人民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以舆论导向为主、以舆论监督为辅,这是我国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任务。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媒介,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这个精神,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但是,在贯彻这一精神过程中,不能绝对化,把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对立起来。正面报道与批评报道,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是辨证的统一,不能割裂开来。舆论导向,包含着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舆论导向的一个重要方面,舆论监督也产生导向作用,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是相辅相成的。新闻媒介的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我国新闻媒介既要充当党的耳目喉舌,还要充当人民的耳目喉舌,既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意见和要求。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舆论监督也不例外。舆论监督是一柄双刃剑,掌握不好,容易走偏方向,产生消极作用。因此,一定要明确舆论监督的目的,端正舆论监督的指导思想。舆论监督,不是为了赶时髦,不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也不是给某些人和部门难堪,更不是为了泄私愤,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安定。因此,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一定要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这就是,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必须是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决不能有损于和背离于这个大方向。
舆论监督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常遇到该不该曝光谁说了算的问题,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对此都有切身体会。前不久,笔者到某县电视台去借画面素材,遇到这么个场合,台长室进来了一位年轻记者,对台长说:“台长,投入那么多人力、财力制作了节目,这个也不能播,那个也不让播,我们该怎么办?如果这样下去,我们不想干了。”那位记者走后台长跟笔者讲,去年,他们办的一个栏目,制作了一些“批评报道”节目,有些节目想要播出时,由于这个领导下令不让播,那个领导来电话说情,不少节目不能播放了。
在中央新闻机构中,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顶住压力,不怕困难,几年来一直坚持把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对一些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在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错误和失误,以及在工作和作风上的不正之风及腐败现象开展批评,进行监督,发挥了别的机构和形势难以替代的积极、有效的作用,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工作,维护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许。广大群众欢迎这样的媒体,希望这样的媒体越多越好。
“该不该曝光谁说了算”,它只是舆论监督难的一个方面。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体制的健全,它不会是一个永远不能解决的问题,有的新闻单位已开始正视这个问题,研究对策排除干扰,成立了终审合议小组,建立说情登记卡制度,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告别“弹性监督”,该监督时监督,广大群众欢迎这样的媒体,希望这样的媒体越多越好。
舆论监督,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这项使命主要由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来履行,责任重大,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肃的工作态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来从事这项工作。
第一题目要选好。批评什么,反对什么,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定,要以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取舍,也就是说,要根据每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来确定题目,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增强团结、维护稳定,增强人们的信心,所选的问题在法律、政策、纪律和思想道德等方面要有章可循,不能选择那些当前还没有条件解决,尚在探索或有争议的问题来开展舆论监督。
第二典型要抓准。这是以谁为突破口、从哪里切入最恰当的问题。从实践来看,应当从中选择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鲜明特点的,能够充分体现选题思想和宣传意图的典型,予以公开报道,不选取意义不大、偶然性强的内容,不追求无聊的感官刺激,要注意把握好报道时机,做到揭露、批评个别典型事例,推动解决一批类似问题。
第三事实要准确。舆论监督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要用事实说话,要恰如其分。事实准确是舆论监督的生命线。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要认真核实所了解到的情况,切忌道听途说、偏听偏言、主观臆测、以偏概全;点名批评要慎重,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不要绝对化。
第四态度要端正。舆论监督的使命在于通过对工作中的问题和某些落后现象的揭露、批评,挖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给人们以启迪和警示,不是做一锤定音的“法官”。要摆正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位置,沟通与被批评者及其主管部门的联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促进他们把舆论监督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际动力,从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益。
第五结论要明确。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舆论监督,要进行跟踪报道,不仅提出问题,揭露问题,更要及时报道被监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有不同意见和阻力,也要进行客观报道,以推动问题的解决,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