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玲 王焕君 于文武
尿激酶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降低致残率,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治疗措施之一,但超早期大剂量溶栓容易并发出血等危险,小剂量则不能达到溶栓疗效。近年来我们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反复多次颈动脉溶栓疗效确切,无溶栓后出血等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本院住院患者,治疗组:200例,男116例,女84例,年龄分组:26~30岁16例,30~40岁38例,41~50岁53例,51~60岁48例,61~70岁36例,70岁以上9例。对照组:200例,男119例,女81例,年龄分组:26~30岁18例,31~40岁36岁,41~50岁51例,51~60岁52例,61~70岁33例,70岁以上10例。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既往史及伴发证积分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①发病3~6 h 86例,6~12 h 68例,小时以上46例。②均经头颅CT证实:梗死前征象者63例,显示梗死灶者36例,另外56例CT可除外脑出血,颈动脉系统发作者8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发作者78例。③临床表现有意义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③无意识障碍,活动性出血倾向,无糖尿病、房顫等并发症。④患者或家属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颈动脉穿刺法穿刺,患者仰卧,肩部垫一薄枕,颈部伸直拉长,穿刺时取喉结与双侧胸锁乳突肌交点处上1.5 cm为穿刺点,使用颈动脉溶栓套管针穿刺(获国家专利ZL.00 2 06719.6)穿刺成功后采用国产尿激酶(天普洛欣)8~10万U加生理盐水20 ml,0.5 h内滴完,3~6 h内检查患者症状、体征,如无改善可再重复以上治疗1次,相隔12~24 h后再重复治疗1次。以后改用抗凝、抗栓、改善血流变等治疗。对照组:静滴脉络宁、灯盏花素、维脑路通等1次/d,两周1个疗程。治疗组每次溶栓治疗前后,均检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治疗期间如发现出血情况,停用尿激酶。
1.4 疗效评定 根据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①,与治疗前两周评定,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50~90%,病残程度2~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20~50%,病残程度4级;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减少在20%以下,病残程度5~7级。
2 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78例(39%),显效86例(43%),有效30例(18%)总显效率82%,总有效率97%;对照组:基本治愈38例(19%),显效53例(36%),有效48例(29%),有效率69%,两组相比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出血及其他不良瓜尖。
3 讨论
脑梗死发病后数小时,脑细胞变性、水肿等病理变化,尚是可逆的,另外脑梗死周围的边缘地带,或称缺血半暗带和水肿区,如治疗及时与合理,可望恢复或缓解使梗死区不再扩大,这就需要脑梗死的溶栓治疗。②多数学者经过多次试验认为,应在发病6 h内完成最好。6 h内溶栓不仅使梗死灶缩小,神经功能恢复,而且也较安全,发生并发症明显减少。其溶栓药物多数学者一致认为尿激酶经济实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但超大剂量(200万U)容易造成出血,而小剂量则达不到理想疗效。笔者所采用小剂量反复溶栓则避免了以上之不足,临床疗效显著,无1例出血发生。值得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基层医院。
参 考 文 献
[1] 王焕君.颈动脉溶栓穿刺套管针的应用.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2):110.
[2] 李文慧.临床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王焕君.现代脑血管病预防与治疗.河北科技出版社,200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