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军 蔡万军
【摘要】 目的 运用简便、易行的常规X线胸片早期发现及时诊断肺下野结核病。方法 运用常规X线胸部正侧位片,对抗炎疗效不佳、肺下野发现病灶者进行观察和诊断。结果 本病青壮年多见,起病较急,类似肺炎等临床症状。X线表现形态多样,右侧多见,易形成空洞。正规抗痨后疗效明显。结论 肺下野结核病易误诊,但只要严密观察、提高警惕,用常规x线平片是完全可以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鉴别的。
【关键词】 肺下野;结核病;X线;平片诊断
肺结核好发于肺上叶的尖段和下叶的背段(即上中肺野),下野部位的结核病较少见,在日常工作中易误诊。笔者就多年来工作中收集到的比较完整的58例肺下野结核病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并就其临床及X线平片诊断问题进行探讨。为了提高对其的认识,以供同仁参考,特报告于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患者,发病年龄范围17~56岁,平均34岁。青壮年多见,占2/3以上。男38例,女20例,二者之比约为2:1。多数病例起病较急,具有一般中毒症状。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夜问盗汗、消瘦等;少数病例症状不典型,呈慢性发病。有6例X线体检时发现部分病例白细胞轻度增加,多数病例血沉增快,25~86 mm/h。痰结核菌浓集涂片检查有38例阳性。结核菌素试验阳性42例。
本组58例病例中,初诊时42例曾误诊,计肺炎21例,支气管扩张症4例,肺脓疡12例,新生物4例,其他疾病1例。少数病例误诊时间长达1~5年。经抗痨治疗,病程多数3个月~1年。
运用常规X线平片,对胸部进行正侧位摄片,必要时加摄1斜位片和胸透。对第四前肋水平以下的疑似结核病灶进行分析和观察。
1.2 X线表现 病变部位,右侧34例,左侧19例,同时波及两侧者5例;大片状致密阴影,边缘模糊,密度欠均匀32例;支气管肺炎型16例;有空洞及空洞播散者27例,其中,干酪性厚壁空洞17例,薄壁空洞8例,张力性空洞2例。直径最大者5.3 cm,最小者1.1 cm;球形阴影者6例;团块状阴影,边缘清楚,密度不均匀4例;合并胸膜炎及胸腔积液22例。以上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同侧肺门增深及肺纹理增粗。肺门淋巴结常肿大,并有索条状阴影向周围肺野伸展。肺下野结核虽易误诊为普通肺炎、肺脓疡,但其X线表现还是与后者不同,其表现为病灶大小不定,形态不一的片影、斑片影,但以大片状模糊浸润阴影为多见,密度欠均匀,也可以有颗粒状小斑点阴影和结节、有时可有结核球。早期可形成空洞[1],内壁不整,大多伴有液平面,空洞通常较大。
2 讨论
肺下野结核病是根据X线检查确定病变部位而得名。亦有人称肺底结核病,肺基底部结核等[1]。肺下野结核占肺结核病发生率约3.61%。因肺下野不是结核的好发部位,而且起病较急,进展较快,易误诊为普通炎性病变。
有报道认为,本病与原发结核感染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干酪化的淋巴结向下叶支气管破裂所致。也有认为是一种不典型的血行感染。
肺下野结核多发于青壮年,起病虽然较急,但病程缓慢,症状仍较缓和,不似肺炎、肺脓疡有明显中毒症状。初诊时寒战、高热少见,而且咳嗽、胸痛也较轻,脓痰少,咯血比较多见。病灶形式多种多样,以右侧多见。自细胞计数及分类多属正常。50%以上的病例痰菌阳性。肺下野结核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是细菌学检查,但X线平片检查在本病诊断上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诊断肺结核最简便、有效的基本影像学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治有极其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笔者认为,对于青壮年,起病较急,具有一般中毒症状,肺下野出现斑片、大片状或团片状浸润阴影,经抗炎治疗3周以上,病灶无明显吸收、缩小甚至扩散者,
须考虑肺下野结核病的可能。一旦予以正规的抗痨治疗,病灶很快得到吸收、好转。
3 结论
肺下野结核病较少见,在日常工作中容易误诊。但只要能很好认识掌握肺下野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仔细分析胸部平片x线表现及严密追踪观察,提高警惕,是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
参 考 文 献
[1] 邹仲.胸部X线诊断学.人民出版社,197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