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兵 宿 亮
摘要: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网络舆论主体的隐匿性和分散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形成的快捷性。当前,中国网络舆论现状是真实性与虚假性并存、理性的观点与非理性的情感宣泄并存、网络舆论主体呈现低龄化趋势。针对网络舆论的特点和现状,积极探索引领网络舆论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网络舆论;特点;现状;引领途径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188-02
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1]。当前,网络舆论以其独特的方式和不容质疑的力量发挥着自己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网络舆论的基本特点
网络舆论虽然是一种在新型媒体上传播的舆论,但它也是舆论的一种形式,也具备传统舆论所具有的特征,如: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2]。此外,网络舆论也具备了与传统媒体舆论不同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舆论主体的隐匿性和分散性
1.隐匿性。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舆论主体具有隐匿性特征。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身份和角色往往是公开的、真实的,并受到他人、法规等各方面的监督和制约。网络是一个平等、开放、自由、虚拟的空间,相对现实社会来说,网络可以说成是一个虚拟的社会。每一个网络用户都可以在这个虚拟的社会里以自己所设计的任何一种身份出现,都可以在这个虚拟社会里扮演自己喜爱或需要的角色。网络舆论主体的隐匿性,使得他们可以在这个承载着海量信息的空间里更加大胆、自由地发表意见和评论,而不会担心因为发表了某些言论而另生事端,甚至受到威胁。
2.分散性。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舆论的主体具有分散性的特征。互联网出现以前,由于地域、种族、交通等条件的限制,人们往往只能在特定的环境里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传统的传播方式也很难打破这种空间的限制。但是,网络出现以后,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其传播的空间不分地域,没有疆界,为最广泛的参与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网络空间里发表言论、形成舆论的主体,在现实社会里可能是遍布全国,甚至是遍布全球。各个地方、阶层、行业;各种信仰、肤色、党派的人们都可以成为网络舆论的主体,因此,网络舆论的主体在现实社会是非常分散的。
(二)网络舆论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1.丰富性。网络舆论内容的丰富性是指网络舆论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及。由于网络承载着海量的信息和“把关人“力量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削弱,与社会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内容要丰富的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媒介的信息承载量是有限的,网络则不然,它有着巨大的储存和再现功能,不受版面和时段等条件的限制,可以快速地汇总和整合信息。并且,对有形的传统媒体的信息过滤较容易的“把关人”,在面对网络这个高度开放且虚拟的信息空间时,他们的力量被削弱了。网络成为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各种文化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都可以找到“生存的土壤”。网络舆论形成的信息来源各式各样, 其中很多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网络舆论也就自然而然的变得异常丰富。
2.复杂性。网络舆论内容的复杂性是指网络舆论混乱无序、缺乏理性,潜在权威性与评判性不足。出于网络媒体“把关人”作用的削弱和网络的虚拟性等原因,隐匿的网络舆论主体在网上发表意见和评论时很多时候是出于自我的即时感想,而缺少理性的思考。而且,网络舆论方向存在着多变性,对于网络新闻中传递出的同一个事件会出现多种不同版本的报道,网民在发表意见和评论时也会出现不同的倾向性;而随着事件报道的进一步深入,传递的信息更全面、更深入,网民的意见和评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其实,就舆论本身来说,它应该有着对政治、道德、经济、社会、意识的潜在权威性与评判性,而网络舆论的复杂性特征使它潜在的权威性和评判性减弱了。
(三)网络舆论形成的快捷性
与传统社会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形成的过程更加快捷。传统媒介传播一则新闻,从媒介议程转向公众议程,即形成社会舆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网络则大大缩短了这一时间,由于网络技术的优势和转贴的方便,网络新闻信息不仅发布速度快,而且传播的速度也十分惊人,同时,网络传递的信息具有实时更新的特点,当有新闻事件发生时,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新闻,网络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传递给民众,并予以及时追踪报道,捕捉最新动态。及时、动态的信息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唤起更多人的参与,当新闻事件在网络上成为大家关注焦点的同时,也就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的热点了,因此,一些重大新闻和热点问题在网上发布仅仅几个小时内,网络舆论便开始沸腾了。
二、当前中国网络舆论的现状
1.真实性与虚假性并存。网络舆论虽然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但它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相反,它是真实的存在,能够真实地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网络舆论的真实性是建立在现实公众和现实社会问题的基础之上。网络舆论的主体是现实的社会公众,网络舆论客体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网络舆论形成于其主体对现实社会产生的问题和出现的现象的看法和评论,所以,网络舆论存在大量的真实性。而网络舆论有时存在着虚假性的现象,网络的虚拟性使信息造假和谣言传播成为可能。因此,一些网民可以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或者是有意散布虚假信息, 制造混乱。
2.理性的观点与非理性的情感宣泄并存。近几年,国内外几乎每一重大事件都会在网络媒体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讨论。在新华网的“发展论坛“和“新闻论坛“,新浪和搜狐等各大网站的论坛和新闻跟帖中,网民们每天都会就当下的热点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且一些网民对问题进行了非常理性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对有关部门的决策产生了影响。然而,存在相当多的网民对问题的思考缺乏理性,发表的观点和评论缺少理智,主要以个人的情感宣泄为主。网络舆论主体的隐匿性和分散性,加上网民对新闻事件的理解不同和表达的观点不能达成共识时, 互相之间的攻击和谩骂就成为一种极可能发生的事情。当前,中国很多商业网站的新闻和论坛的跟帖中,这种以个人的情感宣泄为目的,攻击和谩骂为主的不负责任的做法屡见不鲜,这不仅影响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会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伤害。
3.网络舆论主体呈现低龄化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 中国25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网民总人数近20%。在网民的职业构成中, 学生仍然是网民主体, 所占比例高达32.4%, 学生网民的比例和之前相比有所上升。由于年龄和阅历等不同的原因,很多年轻人的思想和观念还不成熟,其约束自身言行的能力相对较弱,对一些复杂问题的看法容易只停留在表面现象, 而看不到本质,更容易受到网上一些负面舆论所影响。如果不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网络舆论主体呈现低龄化趋势也使得网络舆论肩负更多的使命。
三、积极探索引领网络舆论的有效途径
1.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人们对主流网络媒体有着极大信赖感,国家和地方的重点网站具备让民众信赖的权威性和品牌优势。例如,新华网和人民网等重点网站是网络新闻宣传的主力军和网络媒体舆论的先锋军,进而成为网络舆论的主阵地。例如,对于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情和网民非常关注的民生问题等,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一般都会请来相关政府官员和专家做嘉宾访谈或评论,用主流、权威、真实可信的声音占领论坛,权威的言论可以及时的使网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与网友的讨论中,整合、梳理论坛上杂乱无章的观点和言论,在互动中引领网络舆论。所以,加强网络主流媒体的建设,使其占据网络舆论的“制高点”,以主流的声音和权威的评论不断的提高网络舆论质量(网络舆论质量是指舆论所表达的价值观、具体观念及情绪的理智程度)[4],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
2.发挥“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大众传播学中“议程设置”主要强调媒介议程整体上对公众议程的影响。传统媒介对新闻的报道和信息的传达通过为公众设置议题来引领舆论,网络传播中也同样可以借鉴“议程设置”来对网络舆论进行引领,尤其是对重大事件进行议题设置。虽然网络中的信息异常丰富, 网民观点非常多元化,网络媒体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设置主题或话题,重点报道有引领性的事件和问题, 使之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 并形成预期的社会舆论。此外, 对网络“议题”的设置还可以通过对某事件进行更大篇幅的报道和更高频率的更新等,形成视觉强势,从而对网络进行引领。今年两会期间,几乎所有的新闻网站都开设了两会专题栏,一些重点网站还推出了传统媒体所无法制作的视频版和论坛版等形式,极大地提升该议题在公众心目中的位置,形成了积极稳定的舆论气候,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强化网站的监管职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以及网络媒体承载着海量的信息,网络信息进入了一种过剩、过滥的失控状态,政府根本无法从微观层面对信息实行全面监控,因此,只能更多的加强各个网站的监管职责。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尽管网络媒体的“把关人”作用被弱化了,但网站经营者还是拥有很大的监管权利。目前,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论坛和新闻跟帖等形式共同反映与形成,网站可以制定详细的规则加以规范。
4.提高管理技术。网络是属于高新技术领域的传播工具,它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翻新传播手段。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技术的发展,是很难应对网络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也就很难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管理。例如,研制高新技术软件对网络信息进行剪裁和归纳,使网上的言论不会达到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软件公司也完全可以通过控制信息的显示方式,去引领用户观看某种信息;对于新闻和论坛跟帖中的一些过激的言论,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屏蔽。网络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就意味着引领网络舆论的工具的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