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海星
摘要:电子政务利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彻底转变传统的政府运作模式,使政府机构、公务员、公众、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构筑起一种全新的网络联系,实现“办公网络化、政务公开化、管理一体化、决策科学化、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现代化”的综合目标。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05702お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发展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促进信息化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1电子政务包含的主要内容
(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主要包括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务等。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
2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电子政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电子政务开辟了政府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新渠道,是密切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打造诚信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力量。
第二,电子政务是加强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的有效途径。要贯彻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落实好求真务实、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要求,真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其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就是通过发展电子政务,以政府业务为导向,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逐步形成与时俱进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使机关运转更加规范协调、办事更加公正透明、工作更加高效便民。从这个意义讲,电子政务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事关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件大事。
第三,电子政务是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龙头工程。电子政务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水平将影响着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规模、速度和水平。电子政务不仅为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而且也成为电子商务的服务对象和客户。电子政务将成为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和国内信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3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推进电子政务、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早在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建设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全国政府系统推行办公自动化。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发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4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府公务员的观念有待提高。因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对传统行政权力的行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透明度要高、更加规范等,这势必对公共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起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督作用。正是这一点,也容易引起少数公务员的抵触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更新观念,主动接受电子政务这一新的管理手段,将是对公务员的权力观、利益观的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是传统政府运作机制的障碍。我们知道,目前我国的政府管理运作体制及机制,多数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有了很大改变,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机构设置不合理,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审批过多、过滥,办事没有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暗箱操作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推动政府信息化的重要障碍,换句话说,只有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电子政务的推进才真正具有意义。
三是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关键要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这是国外发展电子政务普遍的一条经验。我国虽然在这方面作出过一些具体规定,但至今还没有制定出政府信息化的中长期总体规划,特别是有关统一的技术标准方面,几乎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如果继续让这种各搞一套的局面发展下去,将来政府间、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势必难以实现,以至于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与此相联系,由于我国的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现象严重,还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如基础网络等,如何在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下,整合现有资源,防止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战,成为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关键所在。
四是公务人员的信息知识和运用信息工具的水平较低,难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在加强公务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公务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方面进行了一列系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公务员的计算机知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仍然不能适应政府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近500万公务员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10%。即使一些学历较高的公务员,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能仍较欠缺。在推进政府信息化的过程中,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五是信息安全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化中的关键问题。与电子商务相比,电子政务对信息的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美国9•11事件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目前的实际状况是,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整体研发能力还有待提高,而政府的信息安全技术又必须由我们自主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的电于政务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5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策略
(1)更新观念。要充分认识政府管理信息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对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作用,把不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观念转变到行政改革与创新上来。
(2)创新行政模式。实施电子政务,要对内部业务模式进行较大调整,优化和扩展行政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的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更需要企业、公众、社会服务机构等众多服务对象协调动作。要适应新的制度环境,调整行政组织,改进行政方法,进行行政改革,实现行政模式创新、组织结构重新设计、业务流程重组。这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不可少步骤。
(3)尽快制定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这是所有问题的基础,如果各自为战的局面得不到有效的改变,后果将是难以设想的。在制定电子政务整体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时,不仅要有相关部门的领导、IT专家参与,还要吸收行政管理专家参与,这样才能使电子政务规划更具有权威性。
(4)加强人员培训和信息技术知识普及工作。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信息知识含量高、信息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公务员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实践经验是开展电子政务活动的基本因素。目前,政府机关的许多工作人员尚不具备必要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办公知识和能力,加之他们习惯于传统的办事程序和办事方式,所以,应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相应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一方面使他们具备新技术革命的意识、观念,另一方面使他们掌握一定程度的信息知识和应用技术,提高其计算机应用水平,做到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上互动式操作。
(5)要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组织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实施。在这方面,同样需要统一规划和协调。比如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不可能全面开花,齐头并进,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电子政务在某一具体行业的建设相对较容易,比如工商、税务、金融、海关等领域的一些电子化管理等,但是要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特别是某项公共服务涉及多个部门的在线服务,难度就要大的多,这不仅对公共管理本身提出很高要求,而且对电子政务的技术、安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可见,我们在电子政务的具体实施中,必须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稳步推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进行这项开创性工作成功的保证。
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在电子政务的具体实施中,应要抓住三个重点:一是要对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统一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必要时要采取一些断然措施;二是继续抓好政府内部的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三是在抓紧制定有关政府信息化法律、法规的同时,关键要筛选一些直接关系企业或民众利益的跨部门、跨行业的公共服务项目,作为实现互联互通的突破点,率先在某些服务项目上实施在线服务,并使其服务领域逐步扩大。这种滚动式的发展思路,不仅符合我国的国情,也能使电子政务的发展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