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黎丽
摘要:在全球经济危机下,我国家电下乡的实施对扩大内需、扩展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村生活质量都有重大的意义,但在家电下乡的四年时间里,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因此,在对家电下乡进行肯定的基础上,需要做到:必须尊重市场运行规律,简化下乡产品的手续,增建基础设施,鼓励企业多生产与农民生产生活关联较大的产品。
关键词:家电下乡;国家干预;改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05202お
1家电下乡的实施及积极性
2008年12月3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公告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指出,从2009年2月1日起,将家电下乡范围从第二阶段的14个省(区、市)推广到全国,各地实施时间统一暂定为4年。从2007年12月1日的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启动家电下乡,以山东、河南、四川三省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到2008年12月1日,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联合推动的“家电下乡”工程开始大张旗鼓地扩大到全国的14个省(市、区)正式实施。家电下乡的波及面和惠及面达到了最大。据统计连续4年在全国农村对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四类农民需求量大的产品实施“家电下乡”,可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近4.8亿台,累计可拉动消费9200亿元。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有8亿多人口,2.1亿个家庭,农村家庭占我国家庭总量的67.6%,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但我国农村的家电保有量远远低于城市,且增长缓慢,如2006年冰箱在农村的普及率仅为22.5%,远低于城市的91.2%;彩电在农村的每百户保有量也大大低于城市的137.4台;其他的常用家电也与城市的普及率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农村的家电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这也为“家电下乡”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其可能达到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家电下乡顺应了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政策效应日益显现。一方面通过给予财政补贴带给广大农民实惠;另一方面极大地带动了相关生产企业的生产和业绩的提升,通过拉动消费进一步扩大内需,最终实现政府、农民、企业三方共赢的目标。另一方面,从农民角度来看,家电下乡促进了农村消费,极有效的扩大了内需,同时提高了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家电下乡的补贴政策也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消费负担。从市场和企业角度来看,通过这次家电下乡活动帮助企业进一步了解农村市场,有利于建立起完整的生产和流通网络,销售网络的扩大便于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获取更多的流通资本。最后,从政府角度来看,家电下乡有利于改善长期以来的二元结构,促使一元化的加快实施;企业的税收提高有利于政府的财政收支,政府返还给农民的补贴发挥了财政杠杆的作用;扩大了内需,稳定了外需,减缓了贸易顺差和贸易摩擦;有利的缓解了由于金融危机带给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冲击。
2家电下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企业所面临的困难
一是企业参加家电下乡活动的投标手续复杂,家电下乡的招投标制度中对下乡的产品划分过细,企业进行投标所需要准备的资料繁琐。
二是家电下乡中产品限价的实施导致注重产品低价,忽视了由于物价上涨所带来的产品成本上升,致使一些中标企业停止了成本上涨较大的中标产品的推广,下乡的产品种类减少,由于国际原有和金属价格的上涨,影响最多的是较为新产品的成本,因此,下乡产品中新型产品的种类更是凤毛麟角。
三是部分销售终端成本上升导致参与热情不高。为了防止补贴被冒领,国家对“家电下乡”产品进行了统一标示,建立了数据管理系统,要求销售终端必须配备电脑,并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在一些农村店中这就意味着需要扩大成本配置电脑和相关的技术人员,一些店铺并不欢迎。
2.2农民所面临的问题
一是作为最重要的补贴不能够及时到位或者到位时间过长。家电下乡过程中能发挥大作用联系到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的是补贴,虽然我国出台的《细则》规定在15个工作日内发放到农民手中但根据我国家电下乡的实施情况,补贴发放到农民手中往往需要间隔半个月甚至两个月,这使得许多农民处于观望态度。
二是家电下乡信息覆盖面积和推动力度还较小,很多偏远乡村的农民还不能够清楚的知道家电下乡的产品品种和购买地,对众多的店铺和产品持普遍怀疑态度。
三是家电下乡过程中产品质量问题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除了知名品牌外,还有很多不知名小厂的产品掺杂其中或于大品牌打“擦边球”,采用相似的商标和名字,误导消费者,一些厂商和经销商还将滞销的、淘汰的产品借家电下乡之机销往农村,有些下乡彩电不具备接受无线数字电视信号功能,几年后就将面临淘汰,甚至以非中标产品冒充中标产品蒙蔽农村消费者。
四是价格不透明或者虚高。相较正常商品,一些企业将家电下乡的商品价格抬高,补贴后售价和市场价持平或者仍高于市场价。
3改善建议
(1)遵循市场规律发展的趋向进行政策引导。“家电下乡”是政府干预的具体体现,其首要原则应该是尊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属性国家干预的目的所决定的。一方面,我国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运行机制,市场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根本方式;另一方面,国家干预的目的不是要取代市场,而是要排除市场失灵为市场机制高效运转而设置的障碍,使市场机制发挥其最大功用。
市场机制中的核心就是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家电下乡的活动中,价格机制可以有效的解决供给和需求的问题,我国在金融危机后实施“家电下乡”政策也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通过价格机制可以有效的反馈给企业市场的需求状况: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哪个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产品等等。以价格机制为基础的定价和国家财政的补贴,可以使农民买到与商品价值对等的产品甚至是物超所值的产品。市场机制中竞争机制的引进,可以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引用高新技术,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优胜劣汰,公平竞争,营造一个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有利可图的厂家鱼龙混珠,以次充好,使国家的政策得到有效的发挥。
(2)简化程序,强化以企业为主的服务体系。目前执行的“家电下乡”政策政府行政成本过大、资源虚耗。建议简化政策,流通标既可由省级经贸系统审核,也可以由商务部统一范围招标。地方不再设立备案或前设审核门槛。同时,以大类别产品进行招标,减少收取过多保证金造成企业的资金压力。
(3)针对物价和制造成本的变化,适时调整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做到顺应市场规律的政策引导,家电下乡时一项多方共赢的政策,只有保证每一方都能享受到利益,才可以持续下去。
(4)给予农村店铺的补贴。一些农村的小店铺成本小,营业收入少,为了执行家电下乡,需要配置相关资源的,当地政府在查实后,将其纳入补贴范围之内应给予其相应的补贴。
(5)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在加大对农村的义务教育、社会保障以及医疗卫生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快改善农村供电、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方面如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民的购买力就能得到更多释放。农民的家用电器拥有量低,除收入低这个因素外,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不佳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一般的家用电器均需与基础设施相配套,例如电视机需要稳定电压和有线电视信号,电冰箱需要电源供应不间断,洗衣机离不开方便的自来水供应。虽然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改进,但相比城市仍较落后。如有的地方电力供应跟不上,电网老旧,电压不稳定,收费比较高,一般为城镇电费的3倍甚至10倍,而且经常限电;有的地方电视信号比较弱,收视效果差,甚至收不到电视节目;基本交通运输条件也极不配套,如有些农村不通公路或路况极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限制了家用电器在农村的普及。因此,要扩大农村消费,必须尽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电网、有线电视、自来水和农村道路等方面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公共物品,其建设需要政府投资,把投入纳入到公共财政范畴,将城市供水、供电、电信、道路建设及广播电视等公共事务职能延伸到农村,要兼顾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城乡电价统一、电信资费统一,缩小城乡差距。
(6)继续改革家电补贴支付模式,增加允许会计制度健全、能清楚分开“家电下乡”产品和其他产品销量的家电流通企业为消费者办理补贴手续,实现一站式服务,统一由企业凭相关证明向税务部门申请抵减当期应缴增值税。新出台的《家电下乡操作细节》中相关规定指出,补贴在15个工作日内必须兑付到位,采用清晰明了计算方式便于缩短补贴时间,增加透明度。
(7)扩大“家电下乡”政策的宣传。加大对“家电下乡”的宣传力度,确保农民对“家电下乡”产品质量的信心,对中标产品和品牌的宣传和最近区域内的销售网点印制成单页发放。在县、镇地区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家电下乡”展销会活动,现场集中办理补贴手续,为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提供便利。
(8)针对“寻租”现象所带来的低劣产品和虚高价格进行严厉查处。非中标产品流通入市场,并带上“补贴”标签,经过了哪些手续承认,严查后给予严肃处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证家电下乡市场的透明。
(9)融合性政策。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与“家电下乡”政策结合起来,吸纳部分高能效的产品加入到“家电下乡”的类别。协调“以旧换新”、“家电下乡”、“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多项政策出台时机与之间的关系,帮助消费者、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厘清政策细则,消除理解误区。通过采取费用减免,提供培训等措施,鼓励农村流通企业或个体户参与“家电下乡”工作。家电下乡的产品上可以再多增加些农用设施和农用运输设备,只有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家电的使用数量才会大幅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才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