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伟 张 展
摘要:苏联的官制在列宁时期初步运行起来,在斯大林时期得到发展和僵化,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官制相比较,二者既有继承,也有异化。分析和比较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官制特点,不仅可以进一步审视斯大林体制,而且从中能够得出苏共失败的原因。同时,它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执政党的建设也是一个好的借鉴。关键词:列宁;斯大林;官制;比较
中图分类号:D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8—0030—03
一、 列宁时期和斯大林时期官制的相同点
第一,列宁时期和斯大林时期的官制都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制
列宁从1903年起就主张实行严格的党内集中制,并曾轻蔑地称党内民主制为“毫无意思而且有害的儿戏”[2]。但他也并没有把这一集中制当成未来社会的必然形式,而只不过看作是革命者在俄国夺取政权时的暂时策略需要。列宁对民主集中制原则作过一系列重要的论述。按照列宁的看法,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是民主制和集中制两者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说,民主离开了集中制就会成为无政府主义,而集中离开了民主制就会成为官僚主义的集中。
匾乏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尖锐的党派政治斗争和内战,使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在实践中不得不违反自己的初衷,结果他们不是走向理想中的民主化,而是走向集权化,且扩大到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了。在整个内战及其以后的时间里,布尔什维克党内和苏维埃国家内部生活的民主程度不断削弱,党和国家权力的集权程度不断加强,整个社会的控制和管理日益集中到了一个人数不多的革命家集团手里。
从斯大林时期起,高度集权的官制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权力集中在党中央,党中央的权力集中在政治局,政治局的权力集中在总书记个人手中。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等方面的一切方针、政策和路线都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国家安全机关拥有无限的权力,不受党和国家机关的监督,任意妄为;监察机关作用发挥不了;国家管理机关膨胀,相应的行政管理人员大幅度增加;摒弃了干部选举制度,实行事实上的干部委任制度;实行以党代政;党内民主得不到贯彻,实行党内民主只是一句空话;斯大林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从斯大林长期的言行来看,他在对待民主集中的问题上,几乎没有强调过发扬党内民主,即使谈到这个问题,也没有落到实处。而斯大林长期贯彻的是列宁在建党初期和的集中的官制思想,而且把这一思想推向了极端。
总的说来,苏联的官制特点是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人。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斯大林时期形成的苏联官制实际上为党的异化埋下了祸根。
第二,列宁和斯大林在干部制度上都采用任命制。从列宁时期开始,在党和国家机关体系中,一个正确合理的分工、提拔和撤换领导干部的机构始终未能建立起来。斯大林却把列宁时期的委任制作为任用干部的唯一方式,创立了官僚等级名录制。干部的任命、职务变动或升迁,都经过党的机关审定,由中央机关批准实施并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的。
二、 列宁时期和斯大林时期官制的不同点
第一,列宁时期加强监督机制,加强工农检查院的地位和作用,而斯大林时期没有监督机制,削弱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职能,改变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920年建立的中监委,本来是与中央委员会并行、并列、并重的,同样由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向党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的一个中央监督机关。1921年党的十大通过的《监察委员会》决议的规定其任务和职责是:同侵入党内的官僚主义和升官发财思想,同党员滥用职权的行为,同破坏党内的同志关系的谣言和流言蜚语的现象作斗争。1923年1月23日列宁口授的《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一文中特别强调,中监委要加强对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的监察,为了使中央监察委员能更好地了解情况,在政治局会议以前能更好地进行准备,凡与政治局会议有关的文件,一律应在会议前24小时送交中央监察委员。
斯大林对列宁时期的监督机制先后迈出四步。第一步是监督监委。本来列宁是要中监委委员参加政治局会议以监督其工作。然而列宁刚过世4个月,1924年5月党的十三大通过的《关于监察委员会的工作》的决议竟倒转过来,决定“党委员会必须派代表参加监察委员会的各种会议和他们的全部工作”[2]。第二步是1934年2月召开党的十七大时决定取消中监委,重新设立党的监察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监督党和联共(布)中央委员会的决议的执行”。[3]从此党中央委员会(包括政治局、总书记)就不受任何机构监督了。第三步是到1939年党的十八大又把党监委改为设在中央委员会之内,受中央委员会领导,由中央委员会选出监委成员。第四步是在1952年党的十九大上,干脆把党监察委员会改组为党中央委员会的党监察委员会,即直接隶属于党中央的一个部门机构,其任务是监督党中央决议的执行和检查地方党组织的工作。这样监委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就完全改变了。总书记的个人集权制还拥有了一个监督全党和地方贯彻执行其个人意志的机构。
第二,列宁主张党政分工的原则,而斯大林坚持以党代政
在十一大政治报告中, 列宁把党政分开作为改革党和国家机关问题的首位问题,并且提出了具体措施。在决议《关于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中,列宁写道:“党在保持对苏维埃国家的全部政策实行总的领导和指导的同时,应当明确更多地把党的日常工作和苏维埃的工作、党的机构和苏维埃的机构划分开来。”[4]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主张削弱党和国家的集中化、发展党内民主和苏维埃民主。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人民管理制”的思想,在理论上明确地阐述了“人民管理制”的内容及其实现的基本途径。
斯大林领导党和国家后,把列宁在特殊情况下形成的制度、主张改革的制度,甚至列宁反对的东西一律继承下来、固定化,并加以发展,推向了极端。斯大林没有弄清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区别,他不仅认为党可以向国家机关发号施令,而且国家的重大决策也没必要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整个社会管理体制既缺乏人民广泛参与的机制,又缺乏党政之间、国家政权之间权力的相互制约机制,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完善。斯大林认为,党的口号、指示、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应,甚至赋予联共(布)中央以实际上的立法权,制定宪法和公布宪法完全可以由党中央甚至他这个总书记包办代替。还扩大了党中央、政治局及党的领袖的权力,而削弱了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人民群众管理社会的能力,形成了高度集权、以党代政的体制。
第三,列宁时期的官制是集体领导的制度,而斯大林推行个人集权,甚至暴力专政
列宁基本上坚持了集体领导的原则,而反对个人集权。他认为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另外不止一次地指出:过分夸大个别领导人的作用必然导致两种恶果,一方面会降低党和群众的作用,压制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使这些领导者脱离群众,破坏党的生活准则。
然而,斯大林不同于列宁,他极力追求个人集权。1926年,基洛夫担任列宁格勒市委第一书记不久,举行了一次宴会,会上大家议论了“没有列宁怎样领导党?”在座的人都认为,“应该是集体领导。”而斯大林却说:“不要忘记,我们住在俄罗斯,一个沙皇的国家。俄国人民喜欢国家为首的某一个人”。当然,在一个小农充斥的国家里,崇尚王权是不足为怪的,但是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应该尽全力与这种落后现象作斗争的,而不应该迎合这种落后的情绪。斯大林反而利用这种情绪,扩充自己的权力,建立他个人的权力机构。1934年联共(布)十七大后,党和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都由他决定。1941年他先后兼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和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斯大林认为无产阶级政权是用暴力手段来维持的,那么,对于“阶级敌人”的反抗当然要采取暴力专政。在斯大林的纵容下,国家安全机构成为不受法律制约的暴力机器。失去约束的暴力机器,只有用人血作为润滑剂,才能顺畅运转。从30年代到50年代初,大清洗中被镇压的人达到上千万。暴力专政,使人人自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党的凝聚力。对农民的迫害,使各种反抗此起彼伏;对知识分子的迫害,使大量科学家蒙难,严重阻碍了苏联的发展;对党内持不同意见者的迫害,直接导致党内思想僵化,阻碍了苏共的发展。一个执政党用暴力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其政权的丧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从集体领导体制到个人集权制的变化因素不仅仅是领导人的性格特征,更主要的是在于苏联的官制。
第四,列宁时期官僚主义作风已经出现,但没有广泛盛行。而斯大林时期官僚特权阶层形成,个人崇拜达到顶点
从客观上讲,官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只要国家存在,就会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官僚存在。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则是由于权力失去了有效监督,官僚脱离群众,成为高居群众之上的特权人物。
列宁一开始就意识到建立高度集中的国家机器使国家官吏有可能成为具有特殊职能的特殊阶层。列宁也看到了苏联官制运行中的种种弊端,党政机关的权力增大,官僚主义作风现象严重。列宁进行体制改革,进行文化革命,改革国家机关等措施反对官僚主义。虽然列宁时期官僚主义作风已经出现,但没有广泛盛行。
而斯大林时期先进阶层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但国家强大了,群众贫困了,受益的只是少数被称为官僚特权的人。因此,在列宁逝世后,被他称为“工人国家的官僚主义毛病”十分迅速地在国家领导中占了优势,党自己走上了官僚主义道路,一个庞大的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不可避免。从其形成过程看,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斯大林体制是产生官僚特权阶层的温床。这些名列官职等级名录的高级领导干部是党和经济管理的最高层,享有巨大权力和优厚待遇。斯大林力图用一种“恩威并济”的办法使苏联高层领导干部团聚在自己周围,尽心竭力完成当时制定的高速度赶超任务,并忠诚地服从自己的指挥。他用各种手段,把名列官职等级名录的高级干部置于自己严密控制之下,使他们很难利用自己的权力来谋求“私有化”财产。
列宁本人十分注意领袖个人分量过重的问题,但斯大林却制造了一场“造神”运动。当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行政管理模式、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体制与个人崇拜结合后,官僚特权阶层问题就愈益严重。个人迷信对这个阶层所造成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使得这个阶层始终保持其两面态度。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好多人都表现得胆小如鼠,好多人的发言都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他们既不尊重历史,也不尊重实践,更多的相信权威,而不是相信人民。使党失去了朝气和活力,变成一个十足的只唯上、不唯下的官僚主义政党。
第五,在干部制度上,斯大林时期实现职务的终身制和兼职制度
随着斯大林个人权力欲不断膨胀,苏共党章和苏联宪法从未明文规定党政领导人的终身制和任期制, 这样就给领导人的连选连任留下法定的广阔空间。可见斯大林实行的这种权力过度集中的官制,不仅破坏了党内民主,而且也破坏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民主。
在列宁时期党政主要职务是不兼职的。例如,列宁是人民委员会委员,斯大林是总书记,先是由加米涅夫,后是斯维尔德洛夫,再后是加里宁担任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46年改为部长会议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又兼任国防委员会主席、最高总司令、苏联武装部部长,并封为大元帅。另外,还有许多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兼任国家机关和群众组织的领导职务。
苏联干部制度中的这种委任制和变相委任制,造成了广泛的任人唯亲和结党营私现象,促成了一个个官官相护、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这使得特权现象已经带有组织性,这是一个与群众绝缘的利益共同体。他们作为一种统治集团实体,已经具有自己独立的利益,这种独立的利益又通过培养和指定接班人的方式自我延续。这样一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者,能否很好地为人民服务,主要取决于他们个人的觉悟、品质、能力等情况,而不是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官僚特权阶层形成的根源之一,就是由于这些人主要是由任命走马上任,而非由真正的人民选举进入仕途。随着这种官员任命体制的进一步稳定,通往特权的道路只能有一条,往上爬,这就必然滋生腐败。导致苏共领导层脱离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为苏共最后灭亡准备了条件。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看到,斯大林时期对列宁时期的官制既有继承,也有异化。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官制是在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和战争步步逼近的条件下形成,它在战争期间又进一步得到强化,适应了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发展的需要,适应了一个落后国家生存的需要。又遭受过一战和三年内战的严重破坏,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这个任务,客观上需要权力高度集中的官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社会主义重点建设,这是合乎时代发展规律的要求。同时,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官制也存在很多弊端。一党体制,固然可以保证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但是很难听到党外的不同意见和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呼声,缺少有效的民主监督,极易导致权力过度集中。
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官制对后期苏联的官制和东欧国家的政治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只是看到斯大林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官僚特权阶层的表面现象,对这个体制,动了一下手术,但整个斯大林体制、特权阶层基本上保存下来。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毕竟是斯大林模式的产物。
比较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官制,吸取其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执政党建设来说也是一个最大、最直接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
[2]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二分册)[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64:70.
[3]苏联共产党章程汇编,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73.
[4]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会编(张二分册)[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64:151.
[5]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M].1980:112.
The officer system comparison of the period of Lenin and Stalin
LIU Wei 1,ZHANG Zhan 2
(1.north Asia academe,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 2.youth committee,Guangdong commerce college,Guangzhou 510320)
Abstract: The officer system of the Soviets is in the row the rather period first step circulate, get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oming to a deadlock in Stalin's period, the row compares with period officer system of Stalin rather, two current inherit, also have the alienation.Analyze and compare the row rather and Stalin the period officer system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can further examine Stalin's system, and from medium can get the reason that a Su totally fail.At the same time, it to the reform of the our country socialism political set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ing party also is a to draw lessons from goodly.
Key words: Lenin ; Stalin; officer system; comparison
(责任编辑/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