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君子与中庸”式的传播

2009-07-02 08:36张金萍
消费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中庸君子

张金萍

[摘 要]传播,在上古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先秦时期是我国传播发展的一个高峰,先秦儒家学者,在这格时期充当了传播者的角色,创造出了许多传播的智慧。其中,“君子”与“中庸”式的传播模式,就是典型。文章从传播学的视角解读先秦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传播精华,分别论述了儒家“君子”式的传播、“中庸”式的传播以及君子是如何通过中庸的方式来实现其自身传播观点。

[关键词]君子 中庸 自身传播

自身传播,又叫人内传播、自我传播或内在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自身传播,可以说,是一切传播活动的一块基石,从人的生理机体来看,人体是信息产生---传递选择解读储存强化等一系列复杂传播过程的完整信息系统与意义载体。人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与意义生成的系统。

西方自我传播的代表:弗洛伊德的人格学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著名医生和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是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这也是西方传播学研究的重要理论来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他把人的心里机制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欲望不受伦理道德、宗教法律和风俗习惯的制约。潜意识是心里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决定着人全部有意识的生活,人的言行无不受其影响。前意识是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它负责调节进入意识的各种现象,压抑心理中那些先天兽性的本能和欲望。

在先秦儒家传播者看来,君子是讲求学问,如同切骨磋象;修养德行,如同琢玉磨石;君子仪态严肃坚毅,品格光明坦荡;君子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他们是先秦儒家传播者自身传播的典范,他们向着心中的理想的境界不断努力,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以自身的行为来传播天下仁义之道;孟子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在孟子看来,君子恪守道义,修身养性,传播仁义之道,就能通过自身的善,使天下为善。

君子自身传播的最高境界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君子”式的自我传播,即使发生在没有别人看见或听见的情况下,自己也应该恐慌畏惧,警醒自己;不要使任何不好的念头滋生于幽暗和细微之中。自我传播的过程中,自己的善恶,自己最清楚;自己千万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而自欺其心。“君子”式自我传播,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完善的传播方法,君子讲求的是用人身上原有的道理去影响其他人;如果责备别人的不孝,只要他自身做到完全的尽孝就可以了。这种先完善自身,进行自我传播;然后,再用非语言的传播方式传播影响的传播模式,是先秦儒家思想文化传播者主要的传播方式。

先秦儒家思想文化传播者,在《大学》中,更进一步的阐释了“君子”的式自我传播的内涵。《大学》的根本道理就是教人自我修养,发扬光大这种完美的德行,是明明德;这种自我修养,在传播学意义上就是自我传播。“君子”的自我传播是一种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目标,这个目标应该达到的是一个至善的境地;然后循序渐进、镇定心志不被任何外物干扰,安心静静地对自己所处的各种事物进行思考。

先秦儒家思想文化传播者,在自己的思想深处,自觉地消除一切不良的念头,不存半点苟且和侥幸心理,强调在慎独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真诚无伪,才能做到自我传播、修身所要实现的效果。自我传播对人的身心健康极为有益,一个时时进行真诚自我对话的人,必然心胸宽广、身体健康;前提关键是自己要对自己真诚,自我对话要先摆正自己的心态,就是先秦儒家思想文化传播者所说得正心,心不正,行为就会发生错误。所以,在主我和客我对话时,必须先正其心,正心的办法就是在平时要培养心中的善念,行动时要反省、检查自己;如果有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就应及时克服和改正。

《中庸》是孔子的弟子子思在战国时所撰,一书的基本思想是讲中和,反对“过”“不及”,过与不及的标准就是中;“中”是不偏不倚,“庸”是平常,不可改易。“中庸”就是平常而不可改易的中正和谐。《中庸》全书,阐明人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善良本性,遵循这种本性的天道而进行自我修养。

《中庸》引孔子言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心无忌惮也。”君子之所以能做到中庸是因为君子时时处处按中庸之道行事。

怎样的思想和行动才算是合乎中庸之道呢?通过子路问强,孔子回答了这个问题。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业,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业,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子路问怎样才算强?孔子回答说:“你问得是南方人的强还是北方人的强?还是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和的精神感化人,对于横行霸道的人不进行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强,君子乐于这种强。用兵器作为卧席,战斗死而不会,这是北方人的强,特强的人乐于这种强。君子与人和睦而不随波逐流,坚持中庸而不偏倚,这是多么坚强啊!政治清明不改往日的志向,政治黑暗至死不改变平时的操守,多么坚强!”

“中庸”式的传播恪守中庸之道,中庸的博大之处表现在人中们日常生活,时刻离不开;它的精深之处是因为它的道理隐藏在各种事物之内,人们必须用心体会才能有所认识,中庸源于人的天性,体现在人自身的各种关系之中;而人自身也是一个完整的传播系统,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传播,无论与外界还是自身的传播。

孔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贤能久矣!”孔子说:“中庸是一种坐高的道德了,但老百姓已经很久不能坚持它了。”现代大众传播的社会环境中,“中庸”之道更是很少被提及,一些偏激的传播现象充斥着整个社会,传播媒体无奈于生存的压力,各种低俗的内容包围着广大受众,利用刺激吸引眼球的画面,满足大众最本能的欲望,而不是积极的引导他们平和的看待生活。现代大众的心理是浮躁的,这和外在的传媒环境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孔子说:“中庸之道恐怕不能实行于世了吧?”由于人们不明白中庸之道的意义,不从自己身边做起而使言行有失节度。

只要按照忠恕之道,和自己的本心进行传播活动,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不要传播给对方或大众。实行中庸的传播方式, 在传播中,以忠恕为原则,就会有大德,天必赐以大福、大位、大寿,无心求福而福自然而至矣。

参考文献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73

[2]《传播学概论》毛峰 中南大学出版社 96

[3][4][5][6]《中庸》《中庸》

[7]张居正讲评《中庸》上海辞书出版社

[9]张居正讲评《论语》上海辞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中庸君子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effect of Liujunzi decoction (六君子汤) on advanced-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patients after first-line chemotherapy
君子之风
人的伟大
中庸自明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君子无所争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有君子之道四焉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