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心理视角看我国股市波动

2009-07-02 08:36
消费导刊 2009年11期

林 雪

[摘 要]尽管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仍不是十分成熟,其中突出表现为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现象明显,新兴市场中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中的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投资者心理在近年来我国股市剧烈波动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群体效应、事后偏见心理、后悔心理、认知失调、选择性理解等通过影响投资者行为影响着股市的波动。

[关键词]群体思维 事后偏见 后悔心理 认知失调 选择性理解

一、引言

波动性是股票市场最本质的特征和与生俱来的基本属性,一个成熟稳定的股票市场应该具有适度的波动性。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现实中的股票市场往往出现与适度波动差异很大的异常波动。主要表现为:股指运行趋势基本上不符合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甚至长期出现背离现象;股指运行区间严重偏离投资区域,股市整体价位偏高,股市泡沫严重;大多数股民买卖股票以投机为主,使股指失去了平稳运行的价值基础;股指上下波幅巨大、个股行情暴涨暴跌等。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转轨阶段的特殊性,以及市场化过程中诸多矛盾的释放,我国股市在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弊端。我国股票市场还不是十分成熟,其中突出表现就是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现象明显,新兴市场中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中的投资者的非理性程度。如:2007年以来,我国股市在经历了多年的熊市之后,突然迅速飘升,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牛市,由此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蜂拥而至,沪指接连创下新高,一路飙升突破六千点;而08年却一路下泻,甚至跌破1700点。股票价格的波动对居民和公司的资产变动的影响日益扩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影响我国股市波动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周期及行业景气度的影响、资本供给变化影响等。本文试图从投资者心理的角度对我国股市近年的剧烈波动进行初步探讨。

二、从投资者心理角度认识我国股市波动

“股票市场波动印证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反应,是数百万人对这件事件将如何影响他们未来的认识。换句话说,最重要的是,股票市场是由人组成的。”Bernard Baruch 对股票市场这一描述精炼的概括出了股票市场波动性与人(投资者)之间的相关性。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并不总是以理性态度做出决策,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投资决策过程一方面受到投资者心理认知偏差的影响,一方面也会受到交易市场的噪声影响,从而表现出有限理性的特征,进一步导致市场的非理性。

股市的涨跌,归根结底是由股市中股票需求变动引起的,股价的不断上涨源自股票的需求高于供给,即投资者多于退出者。在趋势市的不断上涨过程中,群体效应为股市带来新的投资者,事后偏见心理、后悔心理促使大量退出的原有投资者重新加入,认知失调、选择性理解等心理导致股市投资者有增无减,从而推动股价不断上扬。投资者相关心理同样作用于股市下跌过程。

(一)群体效应为股市带来新的投资者。

群体行为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行为会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他人,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受群体思维的影响,人们总是愿意接受与他朝夕相处的人们的意见,形成同自己认识的人相同的态度。另外,人们对自己难于理解的事物,会愿意采用他人行为作为信息来源,人们更容易被一个可信的信息来源所说服,而不是可信的依据。据调查,我国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中,跟庄、股评推荐、亲友推荐以及“小道消息”所占的比例高达51.5 %。我国股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群体思维的影响,当股市大涨或利好信息促进股市繁荣时,投资者便会蜂拥而至, 在人人谈股票的这样一个氛围中,亲友、同事、媒体各方面的积极说服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投资行列,推动股价的进一步上涨。2006~2007 年我国股市的过度繁荣,与羊群效应带来大量新的投资者,推进股票需求大于供给密切相关。

(二)事后偏见心理、后悔心理促使大量退出的原有投资者重新加入。

事后偏见,又称“滞后决定”,是指当人们听说某事件几种可能性中的一种发生了时,就会改变之前的看法,并认为自己早预期到该可能性会发生,尽管事实上并非如此。而事后偏见会使人们得出已经发生的事情原本可以准确预测,然而却未能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的结论,从而导致后悔心理的产生。当股票刚刚开始上升时,人们常常急于兑现自己已经获得的收益,因为他们没有办法确定未来股票形势是升是降,换句话讲,人们常常情愿选择小的确定性收益而不愿意选择大得多的可能收益。因此,在这样的心理下,会有一部分股票持有者在股票上升初始阶段退出股市。随着股市的继续上涨,前期退出股市的投资者在事后偏见心理的影响下而后悔。后悔理论认为人们总是竭力避免那些证明自己错误的行动。因此当价格回到人们犯错误的价位时,人们便会迫不及待地纠正自己的错误,重新加入投资者的行列,将股票再次买回来。当抛售股票的人增多,股票价格回落至前期头部时,便会吸引大批买家加入,其中有一部分便是之前抛出股票而产生后悔心理的投资者。大量的买单使股价在上期头部价位处形成成交密集区,股票不再下跌并开始回升,并达到新的高点,如此循环往复,使得股价不断飙升而远远脱离了股票的内部价值。

(三)认知失调、选择性理解等心理导致股市投资者有增无减。

认知失调是指当事实证明我们的假设是错误的时候,我们尽量躲避那些事实或曲解它。同时我们尽量避免那种使这种失调更加突出的举动。选择性理解是指我们曲解信息,使它能够验证我们的行为和态度。这导致人们更加偏好那些可以验证其所做事情的消息,而躲避那不利的消息。这种现象在股票市场上尤其明显。2007年当股票价格严重脱离其内在实际价值时,并非人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泡沫的存在。事实上,在股票疯狂上涨的过程中,我国部分学者便已说明股市泡沫存在。然而由于市场上专家的呼声各不相同,媒体的报道的消息同样有好有坏,受认知失调、选择性理解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更加重视并相信那些认为股市会继续上涨的预测,而忽视其余专家的警告,这也导致股市内投资者长时间有增无减,进一步推动了股市的继续上涨。

投资者心理的作用,促使我国股票在0607年形成了迅速飙升的态势。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人们选择股票已经不再重视甚至忽略了公司的实际价值。然而当人们渐渐开始思考它是否确实符合股票的内在价值时,抛售股票行为逐渐增多,股市开始下跌。股市的下跌过程同上升过程相似,受群体思维、认知失调等投资者心理的影响,常常会持续下去,具体作用过程在此便不做赘述。

三、结论

我国投资者群体素质普遍不高,我国股票市场上非理性投资者占投资者比例的绝大多数,非理性投资者的事后偏见、后悔心理、认知失调等心理因素对股市波动具有巨大的冲击力。我国需要通过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教育,削减信息不对称、完善信息传导和披露等措施,减少非理性投资行为。

另外,影响股票市场波动因素很多,仅从投资者心理角度进行研究是不够的,在进一步研究中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