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性善观视角下的行政道德构建

2009-07-02 08:36
消费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监督制度

刘 丽

[摘 要]性善观思想在提出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并没有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性善观致力于人的善性,在治国方略上提出了仁政论与民本思想,对于象征道德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许多年来各国都在努力的建设法治社会,然而伦理的缺失必然造成制度的僵化,事倍功半。所以,良好的法治亦呼唤人性善。本文从性善观的角度出发探析,在人性善视角下我国的行政道德构建。

[关键词]性善观 行政道德 道德培训 考核与奖励制度 监督制度 高薪养廉

一、性善观概述

善从基本字义上看,指心的仁爱,品质醇厚。会意,从言,从羊。言是指讲话,而羊是古代吉祥的象征。性善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善的先天性

它的存在是自然的、本身固有的, 不是外界强加于人的, 且体现为人的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宋代王应麟在《三字经》中指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二)善的客观制约性

人自身的努力决定了人是否能够扩充“善端”。同时, 向善观也承认外部的客观条件会影响人们的道德状况。孟子有一句经典名言“富岁子弟多赖, 凶岁子弟多暴,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告子章句上》第七章)[6],就是说产生恶人恶行不只是人的本性使然, 也是因为不良客观环境的影响,或者受到利益的驱动。

(三)仁政论

仁政学说强调指施政必须符合人的本性, 得民心强调统治者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失民心则会失天下。孟子认为:“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公孙丑章句下》第一章) 。仁政以人性本善为基础, 能够在施行过程中避免各种违反人性的事件发生, 故而仁政就是符合人性的治国之道。性善论也证明了抑霸道的现实必要性。霸道以力服人, 是一种凭借暴力的强权政治;仁政实施道德教化, 以德服人,是一种以道德为基础的仁政。人性善理论及其基础上形成的施政理论对于现代行政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性善观之于行政道德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服务行政的发展

构建服务政府过程中,立法者、执法者以及司法者应该认识到人的善良本性,并且在立法执法司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侧重教育,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保障公民的权利。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由公民与国家之间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而非对抗关系,共同的对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治理,通过多元化主体的共治,实现社会的善治。

(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是一种平衡、祥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依靠单一的法制是很难实现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应该仰仗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性善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要求人民之间与民族之间都能和睦相处。实现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和谐,必须正确的对待人的本性,充分保障人民的权利,政府与人民鱼水情深,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和谐,国家安定富强。

三、性善观之于行政道德可行性分析

性善观认为人具有善本和向善性,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本思想和仁政学说。强调君主道德的重要性,君主应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仁政符合人的本性,得民心是统治者必须选择的施政方案。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性善观将能否取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就成为施政方案是否能够被采纳的最高依据。性善观为行政道德的构建提供了价值选择,即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同时性善观主张王道,反对霸道,王道、仁政以性善观为基础,主张在施政的过程中避免各种违反人性的事件发生。重点在对人民的教育和引导,而非采用暴力的方式。

行政道德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的过程中,为了维护幸福而逐渐约定俗成的一种行为规范。性善观对于行政道德的构建具有启示作用。性善观思想在提出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并没有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而在如今法治为性善观的价值发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许多年来各国都在努力的建设法治社会,然而伦理的缺失必然造成制度的僵化,事倍功半。所以,良好的法治亦呼唤人性善。古代的性善观指导下,行政道德的构建主要仰仗君主及官员的自律行为。行政机关掌握着国家的权利,性善论认为认识本善的,具有向善性,但是人性善是可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的,无论是人民还是行政机关以及其工作人员,都可能受到利益的诱惑,环境的错误引导而走向恶。因此,不论是在行政道德还是公民道德建设上都应以教育鼓励为主,辅之以法治。所谓德治与法治在适用上,首先在立法制度与执法手段上首先考虑德治,重在预防,采取激励的手段鼓励全民向善,但在违法是亦应承担责任。

四、性善观视角下行政道德构建路径

(一)道德培训

在确立以服务为核心的,追求公平公正的道德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道德教育。强调公民优先,公民满意的原则。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走出身份等级,权力与官僚的风气。提高公务人员的道德自律性、与自觉性,形成公仆意识。

(二)考核与奖励制度

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必须科学实施行政道德考核评价机制。行政道德的考核应该与日常的工作、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结合起来。明确考核的原则、标准。严格执行考核程序,奖优罚劣。

(三)监督制度

行政活动的监督包括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在行政机关内部建立问责制度,对于违法行政行为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促进社会成员对公共决策的参与,同时培养人民的监督意识,提高监督的积极性。利用舆论,人民代表等制度限制和约束政府的道德失范行为。

(四)高薪养廉

人的善本与善能都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对于掌握国家权力的公务人员来说,更加的容易受到利益的诱惑,从而埋没了善仁之心。如何摆脱这种诱惑对公务人员的错误引导?一个重要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高薪的方式,一方面减少对利益的渴望,维护向善的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每个人对这种高薪幸福的珍视,保持向善的心态。新加坡政府以清廉著称于世,但是薪金之高也令人感叹。高薪者为清廉之成本也。

随着文化、经济、法治的发展,行政已经不再单纯的强调维持秩序,管理;而此时行政的基本价值已经向维护人民权利转变,实质上是行政权向服务性转变,富含人本精神的服务行政色彩。行政道德的建设也应适应这一新趋势,向服务型转变,良好的行政道德是服务行政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弘。选择视角中的行政法[M]法律出版社,2006,(9)

[2]张翠萍。当前我国行政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思考[J]行政文化,2008,(2)

[3]曾盛聪。论行政伦理价值[J]道德与文明,2007,(3)

[4]朱辉宇。姜晶花。以性善为根据的治国路径[J]中国伦理思想研究,2006,(1)

[5]莫于川。郭庆珠。论现代服务行政与服务行政法[J]法学杂志,2006

[6]朱辉宇,姜晶花。以性善为根据的治国路径[J]中国伦理思想研究,2006,(1)

猜你喜欢
监督制度
航天一体化独立质量监督制度的建设与实践
浅谈值班律师监督制度
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作用 避免农村集体资产流失
论破产管理人监督制度的完善
论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的问题及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水平的策略
现行政府采购监督制度分析与完善
论我国政府采购监督制度
基层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专家及专家评议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