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是理论界的广泛共识。培根曾经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对于教学艺术更高层次的追求,永远是一种探讨学术的动力。
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特别是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讲,如何以课堂为平台、以教材为蓝本对初中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值得探讨。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对教学理论的研读,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所感悟,略做总结,以期得到斧正或完善。
一.注重朗读——阅读的基础
古人常把诗歌协以“韵律”,唱颂出来,一板一眼突出意境优美,抑扬顿挫节律铿锵。让人感觉到诗歌意境之优美,用词之精准,感触作者情绪的宣泄,思想的变迁,有的时候感同身受。诵读的传统一直流传,但是这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也是学习汉语,练习阅读能力的基本功。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功夫兴味长。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得其妙处。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朗读,可以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诸多因素,对于所读文章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加有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了朗读这一环节,这只是体现了教法的内容,而没有体现出对于学生阅读的“指导”。而在教学中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如何通过朗读来领会课文的内容,这样则是培养学生的学法。
对于学生而言,不读不能领悟语篇之深意,不读不能形成流畅的语感,没有阅读方法事倍功半,没有老师的点播就缺乏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
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主要不是依靠参考书的指导,而是靠读;那么把这一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了读的方法之后,自己去领悟和鉴赏篇章,教师传授阅读的技巧,久而久之,形成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可以进一步探讨新方法新思路的基础。
二.善于质疑——方法的深入
自古有许多对于学习中要善于质疑的论断,“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这些中肯之语启迪学生要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由质疑到解疑,达到领悟的高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样的环节,只是一种教法,而鼓励学生善于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即为善于导学。
善于质疑,是深入学习的途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自主学习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模式的训练。通过对于学生多项思维开发与训练,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教育学者魏书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唐山市做教学指导时,曾经以唐山版教材为例,试讲了《死海不死》的整篇课文。方法独到,奇招频出,善于诱导,提出质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过后反思,他的课堂中突出了教师的“导学”特点,巧设疑,善诱导。
三.教学创新——教学的生命
教学在不断创新中才能适应不断进行的课业结构的改革,才能不断革除以前教学中的弊病,使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使教法不断更新,使教学不断趋向科学化。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问题往往比解决一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善于提出问题,并且指导学生善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也是一种教学的创新机制。
作为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要善于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去理解阅读素材的内容、主旨和细节。不能束缚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不能“以教师为主体”。为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知道,合理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题目,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的答案,可以是唯一答案,也可以是多个答案,让学生尽情发挥,不必拘泥于是否符合标准答案。在阅读教学中,不必拘泥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可以以创新的教法去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进行“导学”,而非“八股”模式。鼓励学生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想象力,尽情的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使学生形成“自觉学习,善于质疑,思维活跃,独有创建”的层次。
综上所述,初级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是激发学生阅读灵感的重要步骤,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如何把握教学的脉搏,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如何推进在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下更合理地进行“导学”,值得更多的语文教师进行探讨。
赵福仓,教师,现居河北乐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