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道广
摘要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和完善人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为目前语文探究性学习架起了桥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初中生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忽视课外阅读,学生知识面狭窄,这是阅读教学的‘暗伤,再不能听之任之了。”这是有识之士共同的呼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涉世未深的孩子,不得不思考,如何及早引导他们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世界,从而使其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
1 加强指导,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
健康的阅读情趣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将追求真、善、美,追求文明、高雅境界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一个人的情趣爱好,信仰追求,如果没有健康向上的内容去填充,势必杂草丛生,从而演变成为各种霉菌繁衍的温床。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情趣健康了,学生也就有了自制力。那么如何去培养这样的情趣呢?
1.1听赏法
借录音朗读、声像组合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聆听。听过一位同事指导学生欣赏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看着屏幕上天穹那点点繁星,听着那配乐的朗诵,喧闹的教室渐渐静了下来,随着那画面的变幻,孩子们的思绪早已飞入太空,进入无边的遐想。画面上提着灯笼的牛郎织女,给他们心中的神话传说找到了最好的注解。那遨游太空心旷神怡的审美体验,恐怕是其它的手段难以企求的。
1.2读注法
文质兼美的古文、古诗,其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文言常识、背景知识,有时作者的写作意图藏而不露,从小学跨入初中,学生这方面的积累还不是很多。此时,不妨引导他们边读文句,边读旁注底注,还有他人的综述性的评注。这样,在别人的引领下进入作品的意境,把握作品的要旨,也不失为课外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1.3读赏法
文义浅显而情调、意境优美的文字,不妨指导学生去出声地读,既理解其内容又传示其意境。如刘征的《山泉戒》(初二《自读课本》),就可让学生边读边赏,作品中精妙独到的比喻,在反复的课后朗读之后,定会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等到他们能在山泉身上找到自己影子,并能写出有一定哲理的话,以山泉为戒,勉励自己,那由此产生的郊果就不是一般层面上的了。
1.4编赏法
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摘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这既便于学生回顾,又可避免泛泛而读、劳而无获。
1.5计划法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性。没有计划性地做事情,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成功率很低。对于课外阅读来说,初中三年要读的名著总量不少于6-9篇,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要完成这么多的任务,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可不行,必须制定阅读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读。读书计划可分为长远的和近期的。长远的可以制定得比较抽象些,大体打算在几年内读哪些书,阅读水平达到怎样的一个层次。制定的长远规划,给自己设定一个追求、奋斗的目标,是很有必要的。初中学生还在知识储备阶段,急需输入各方面的知识。然而,课外阅读全面开花不行,得一个阶段一个重点,这样比较有成效。有了具体的读书计划,自己心里有了底,就能循序渐进地读书了。至于近期的打算,指的是每月和每周的读书计划,这就要求具体化了。自己定下的阅读量,如果没有按时完成,在后面的日子里得把它补上。
2 培养阅读基本能力,提高课外阅读效果
2.1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
读一份材料,最终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所阅读的材料,则是劳而无功。在正式阅读之前可给自己提问: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中的哪些内容是新鲜的?其中的哪些论点及论述方法又是尚未了解的,等等。心中有了这些疑问,再去看书,就能有的放矢,尽快抓住书本的精髓。在整本书读完之后,再回过头来对整个材料做全面的思考和讨论,可以与曾学过的其它材料进行比较。就是以前读过的书,偶尔翻一翻,也常会有旧友新知的感受。
2.2快速阅读的能力
阅读速度有时是由阅读的材料决定的。比如,学生新拿到制作材料时(初中学生的劳动制作材料),因急于要按说明做出机器人,所以会立马摊开说明书,而平素学生读说明文的速度比起其它文体来,则慢多了。有人说,推理小说和武侠小说,如果内容健康的话,可用来作为训练阅读速度的材料。这话可信,因为它的情节吸引人沉入其中,单位时间内进入大脑的词汇量自然比内容深奥和枯燥的材料要多。浏览一本书的标题和副标题、作者和出版者、编者的话、关于作者的说明、全书的目录、内容提要、前言或后记,也是快速获取全书概要的常用之法。
2.3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操作电脑、打开电子书刊、确定关键词并以超文本方式翻阅文本资料的能力,也包括上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并在网上从容自如地调用网上阅读材料的能力。
3 拓展课外阅读广度,挖掘课外阅读深度
3.1阅读的广度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实际上就是打破时空的界限,与语言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阅读多民族、多国家、多地区的作家作品,接触不同思想、文学流派和风格的作品,开拓广阔的视野,在比较、撞击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在大师们面前保持自己思想与人格的独立;阅读历史、哲学、科学、宗教、艺术等作品,由于这些作品是由不同领域的顶尖学者所撰写,可以说是享用丰盛的文化大餐。这些阅读可以使初中学生在人生的起点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3.2阅读的深度
其一是对文本的理解深度。课外阅读时,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学生饶有兴致地读完一本书,只能简单地复述其中的语言片断,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谋篇布局的构想、组织材料的线索、同一作者作品的纵向比较、不同作家的相关题材的横向比较等思考得不是很多,从而使得课外阅读变成了休闲阅读,猎奇阅读,时间花得不少,但自身阅读水平仍在一个较浅的层面上。其二是课外阅读对初中生人文素质方面提出的要求。人文素质,是现实和未来对人的需求,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吸纳、接受,并在人类优秀文化熏陶下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所以,在课外阅读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人品、文品,从而实现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
总之,在课外阅读这片广阔的领域里,有无尽的宝藏。挖掘宝藏,不仅需要挖掘者的勤劳,更需要挖掘者的睿智与敏锐的目光,而这支挖掘队伍中的指导者,肩负的责任则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