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毅
4月12日,中国农历三月二十五,大潮汛前夕。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紧急出动救助船、救助快艇以及应急反应救助队,集结上海港外高桥五号沟码头水域,摆开了浩大的抢险阵势,在兄弟单位船只、人员的全力协助下,经过12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成功地让“雪龙”号失事直升机重见天日……
一、紧急出动
4月12日11时30分,东海救助局救助值班室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上的直升机起飞后一分钟落水,位置估计船外挡!
险情就是命令!
东海救助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局长孙富民指示,指令传到在外高桥执行待命的大马力救助船“东海救111”轮,指令传到了横沙执行动态待命的高速救助船“东海救201”轮,两船闻讯立即出动。指令又传到了外高桥救助待命点,应急反应救助队副队长郑建忠迅速召集应急队员携带两套信标探测仪和一套水下声纳设备以及应急潜水装备火速登上应急抢险车。与此同时,“华英388”艇即刻赶往事发水域。应急抢险队伍中,有救助潜水长夏峰、作业潜水员唐顺杰、应急潜水员王良,还有支持人员周东、刘拥军、屠远飞、王延伟、王国光以及救助艇艇员。12时10分,“华英388”艇驶抵五号沟码头附近水域。
东海救助局应急反应救助队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中的多数人曾是海军陆战队队员,在部队经过长期磨练,意志顽强,体魄强健。救捞体制改革后,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先后三批在部队招收了特种兵,他们的加盟,为新兴的海上专业救助队伍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当海上船舶遭遇风险时,当区域发生突发事件时,他们凭着高度的责任感拯救了无数的生命。
二、身手不凡
事件惊动了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副部长徐祖远高度重视这次抢险工作,李部长曾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现场全力以赴搜救失踪人员,配合做好打捞工作。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始终与东海救助局局长孙富民保持“热线联系”,关注每一个阶段性进展。
当日13时10分,东海救助局局长孙富民会同局救助处处长张建新、救助船队队长郑超、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队长孙岳已经赶到现场。现场获悉,机上三人获救,一人失踪。现在摆在他们面前最为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目标。事实上,眼下的五号沟码头水域在西北季风的影响下,波涛起伏,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坠机的痕迹,这就需要救助专家进行科学判断。在救助指挥车内,孙局长与救助专家们紧张地讨论施救方案,他们根据这里的水文资料,结合现场目击者的陈述,终于在海图上划出了清晰的扫测直升机的线路图。
旋即,“华英388”艇开始了水下扫测工作。
“东海救111”轮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东海救201”轮也随后驶抵现场,在现场工作的还有海事巡航船、扫测船和打捞船等合计十多艘,雄兵压阵。
东海救助局救助指挥值班室飞行任务书下达到了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15时12分,B-7310救助直升机腾空而起,直插事发上空。16时19分,救助直升机在自来水厂排污口附近发现可疑碎片。这是一个重要线索!要知道,碎片发现点距离事发水域不过千余米。
此刻,从事海上救捞几十年的孙局长心里有了底,根据以往搜救经验,判断直升机坠落的水域就在“雪龙”号附近。于是,他立即指令“东海救201”轮打捞碎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现在时间是14时57分,扫测点已经由“雪龙”号外挡移到了五号沟码头水域,也就是说,应急反应救助队经过将近3个小时的扫测,移动扫测位置已达1.2海里!就在这时,水下声纳发现有异常信号,水下有疑点。
这里需要交代的是,东海救助局在使用现代化扫测装备的同时,还起用了传统的锚钩扫测方法,在当年长江口以及国内港口清理航道时,寻找沉船就是使用这个方法,如今,现场指挥指令“东海救111”轮和“东海救201”轮各自施放一艘小艇,一条系带铁锚的钢缆沉入水中,两艇各自系带一个缆头,小艇携着钢缆同步前进。
此时,水流已经加速,水流仪测得数据是每秒2.8海里至3海里,潜水员唐顺杰奉命暂停潜水作业。
20时15分,平潮时段,等候已久的“华英388”艇人声沸腾,身着轻潜服的潜水员唐顺杰再一次下潜。现场探照灯聚焦潜水作业水域,人们的目光一齐投向水面,对这位水下尖兵寄予厚望。
唐顺杰娴熟地来了个“鲤鱼翻身”,就下潜到十多米的水底。他心知肚明,刚才潜水时自己就要在水底落脚时,一股强劲的水流将他推移了五六米,确实,掌握水域自然环境,顺势而为才是取胜的法宝啊!现在唐顺杰的任务就是解除疑点,他坚信现代化的尖端扫测仪器和传统的扫测手段结合起来,水下目标逃脱不了蛙人敏锐的眼光!时下,唐顺杰在水底向前“猫步”迈步,虽然此刻水下暂时平静了许多,然而层层积沙就像烟雾一般,每行进一步,就施放一团雾气,可以这样说,唐顺杰是在水下“腾云驾雾”。十多分钟后,蛙人感觉脚部有东西,他弯下腰一摸,果真是直升机机翼,唐顺杰兴奋不已,他继续向障碍物靠拢,接着又触摸到了直升机的机体:沉机找到了!从下水到发现直升机全部时间只有15分钟,唐顺杰艺高胆大!
三、乘胜追击
“东海救111”轮会议室里,现场抢险决策就在这里拍板:连续作战,乘胜追击。
21时30分,唐顺杰第三次下潜,他的任务是为直升机系挂钢丝吊缆。水下还是“雾气”笼罩,潜水要完成探摸任务,全凭一双手,潜水员的手就是眼睛。现在,唐顺杰很快发现直升机已经侧翻,呈现“底朝天”架势,现场指挥当即决定将起吊位置锁定在飞机滑轮桩柱上。21时16分,唐顺杰照章办事,他在确认起吊钢丝无松垮、移动后结束了潜水。
唐顺杰今年27岁,中共党员, 2006年6月由部队转业来到东海救助局应急反应救助队工作。作为海军特种兵,苦练本领恰巧有了用武之地,虽然海上生活比陆地艰苦一些,但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当代军人的志向。至今令他难以忘怀的是在部队时广西六万大山的那次“野战生存”训练,整整十天,没有干粮没有水,野果当粮,雨水当饮料,战士都挺了过来,就是那次锤炼,他坚强起来了。他来到应急救助反应队报到后不久,就分配在“东海救111”轮担任救生员,他与战友张圆经受了进入救助局第一次严峻的考验。在一次救助中,面对两名生命垂危的遇险船员,唐顺杰毫不犹豫地口对口人工呼吸,几分钟后,遇险者呼吸畅通了,夹杂着海腥味的秽物喷吐而出,劈头盖脸地溅向唐顺杰。他用毛巾擦了擦脸,又口对口地呼吸起来,就这样,他与战友张圆从“死神”手里夺回了两名遇险者的生命。
抢险工作进入了关键时刻,现场指挥部指令“东海救111”轮移动船位,最终船艉部固定在码头“124-126”标记处。随后,早已等候多时的打捞船“吴捞5号”徐徐靠向救助船。
“东海救111”轮在“吴捞5号”船的大力协助下,经过将近2个多小时的战斗,“雪龙”号失事直升机22时45分顺利出水,并于23时30分搁置在“东海救111”轮后甲板,自此,在上海港外高桥五号沟水域的抢捞“雪龙”号失事直升机工程画上圆满句号。
紧接着,码头汽车吊巨大的吊臂竿伸向“东海救111”轮后甲板,至13日凌晨0时38分,直升机吊上货车运往指定地点。
“雪龙”号失事直升机事发当天重见天日后,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救助船艇继续扩大范围搜寻失踪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