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治平+薛亚婧
【摘要】为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健康需求,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我国特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这是开展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但目前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困难重重。实施健康扶贫除依靠行政力量外,还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发挥出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健康扶贫 必要性 优势 路径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架马车”并进的大扶贫格局已经建立,社会扶贫越来越成为扶贫开发中最有潜力和活力的部分,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推动扶贫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多年扶贫经验告诉我们,要想顺利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必须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由国家计生委、扶贫办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保障健康扶贫工程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社会力量是扶贫开发的“生力军”,在健康扶贫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视社会力量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是我国扶贫开发进程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健康扶贫任务艰巨,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目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健康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实践,同样面临着重重困难,任务十分繁重,仅依靠政府力量并不现实。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是整合力量共克难关的需要。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是改善贫困地区健康水平的需要。健康是个体生存发展基础,是全体人民共同的追求。然而在大部分贫困地区,人们的健康状况却极不乐观。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是聚全社会之力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是政府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补充。当前,社会力量不仅为农村医疗建设提供了大量物质援助,还有一些具有医疗专业优势的民营医院、民营组织个人积极投身于农村医疗扶贫中,为健康扶贫作出了重要贡献。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是打好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攻坚战的需要。在我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贫困户总数逾四成,是农村人口贫困的主因,也是农村扶贫脱贫的一个难点。健康扶贫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打好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场攻坚战,必须坚持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将社会力量在物资、专业、人才方面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合力攻克健康扶贫难关。
社会力量是扶贫开发的“生力军”,在健康扶贫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参与健康扶贫方面,社会力量积极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在地方性病防治和贫困家庭大病救治、妇女儿童医疗保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很多医疗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以及具有医疗救治专业优势的人才,也纷纷投入到健康扶贫中,为贫困地区送医、送药、送温暖。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健康扶贫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和动员更多具有慈善精神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健康扶贫当中。
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独特优势
社会力量可以汇集多方人力、物力、财力,为健康扶贫提供多元支持。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社会公益力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发展,社会公益组织数目不断增多,企业参与扶贫的数量和力度也不断加大,公民参与扶贫开发的意愿更加强烈。这些社会力量主体在资金、技术、专业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可以为健康扶贫提供重要物质支持、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此外,企业、社会组织在“造血式”扶贫上也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脱贫致富的机会,让那些摆脱疾病困扰的家庭有能力自己实现脱贫致富。
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方式多样,形式灵活。社会力量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参与健康扶贫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除了最常见的慈善筹款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医疗设备与技术援助。此外,还有一大批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人才热心农村医疗事业,愿意扎根农村,为患疾乡民提供医疗服务。“互联网+”给健康扶贫带来了新的改变,利用互联网募捐平台拓宽了健康扶贫工程渠道。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健康扶贫还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能根据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切实需求调整自己的援助策略,将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针对性更强,更具有人性关怀。社会力量能针对因病致贫返贫者的病因病情给予救助,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此外,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更具有人文、情感情怀,“精神扶贫”优势明显。社会力量在为贫困家庭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撑,帮助他们纾解心理上的伤痛,通过鼓励与支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帮助贫困者树立战胜疾病、战胜贫困的勇气和信心。
进一步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基本路径
社会力量作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少贫困人口和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健康扶贫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坚持多元主体共同推进,进一步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携手打好健康扶贫的硬仗。
政府应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培育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责任意识。开展健康扶贫系列宣传活动,宣传健康扶贫工程及各项政策措施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促进公众对健康扶贫的认识,提高社会各界对健康扶贫的认同感。积极宣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公益理念,发扬友善互助的优良传统,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健康扶贫理念,自觉将扶贫助困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宣传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深入贫困地区为群众解除病痛的事迹,树立道德榜样,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政府部门要做好健康扶贫的基础工作,为社会力量参于健康扶贫提供基础保证。为保证社会力量的扶贫热情和力量可以“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政府首先要把基础工作做好。切实推进贫困人口基础数据核实工作,掌握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找准贫困人口患病种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切实做好建档立卡工作,精确到户、精准到人,准确掌握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的家庭状况和病因、病种等基本情况。只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才能提高健康扶贫的精准度,有效引导社会力量将扶贫资源投入到健康扶贫最需要的地方,提高健康扶贫的针对性。
完善对接平台建设,实现救助资源与救治需求的精准对接。脱贫需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低效,是制约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有意愿参与健康扶贫的社会力量苦于不知晓参与的路径和需要救助对象情况,导致扶贫资源不能发挥其价值。政府应该积极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对接信息平台,明确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渠道,加深社会力量对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发展需求的了解,同时也让需要帮助的人们了解社会的救助资源和项目,实现健康扶贫资源和需要救助对象的精准对接,让因病致贫返贫群众及时得到有效帮助。此外,要建立社会动员的网络平台,组建专门的社会扶贫网站,更加直观、快捷、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完善保障机制建设,为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提供制度保障。社会力量如何参与健康扶贫、如何保障其自身合法权益、如何有效使用扶贫资源都需要完善的制度来作为保障,因此,在制度建设上要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改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法治环境,完善《慈善法》,使得社会力量的公益行为在法治的环境下进行。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其合法权益,降低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准入门槛,对参与健康扶贫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加强对社会扶贫组织的监督管理,引导社会力量规范化发展,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活力。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动力。完善财政支出政策,对参与健康扶贫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补贴、补助和奖励。健全与《公益事业捐赠法》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有关措施,落实扶贫组织和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个人参与健康扶贫的也要积极兑现奖励政策,如对支援贫困地区医疗建设的大学生给予职业或升学支持等。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责编/王坤娜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