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辉
摘要音乐是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于幼儿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为他们天性好奇、好模仿、好唱、好动,情感是又极易受感染。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音乐也自然就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手段。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教材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幼儿“能初步感觉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音乐是幼儿园艺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音响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活动。音乐对于幼儿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为他们天性好奇、好模仿、好唱、好动,情感是又极易受感染。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音乐也自然就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手段。
1 利用墙饰的魅力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室的墙饰,孩子天天都看得到,是孩子很熟悉的事物,但是如果有一天教师突然在音乐活动上让孩子们唱唱跳跳与字有关的内容,它就又成为音乐活动中的一件新事物。
国庆节时,教师换上了苹果丰收的墙饰,一开始孩子们觉得新鲜,时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欣赏的表情也就在这时自然地流露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新奇感渐渐地冷却了。就在孩子们不再注意它的时候,教师教授了歌曲《苹果》,墙上的苹果树临时被当做教具来用,孩子们就会兴奋起来,整节课他们的注意力都特别集中,原计划的教学要求也就很自然地达到了。可见,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幼儿来说吸引力是相当大的。有的教师利用动物乐队墙饰来教律动;有的利用“拔萝卜”墙饰来教“拔萝卜”等。可见,只要教师能够很好地加以利用,这种天天见的熟悉事物确实能使自己本身及相关的音乐教学活动都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力。
2 在音乐活动中,少一点老面孔,多一点新面孔
小鸡、小鸭、小猫、小狗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幼儿园教科书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老面孔”,在音乐教材中也毫不例外,如果使用有关它们的教材,其中又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内容的话,幼儿必然兴趣索然。教师在歌词和动作创编中就发现:唱鸡鸭猫狗这类动物时,幼儿情绪远不如唱肥猪、青蛙、老虎时来的高兴;做洗脸、刷牙、梳头的模仿动作,幼儿很快就腻了,但一换成吃饭、穿衣、穿鞋等音乐课上没有接触过的动作,幼儿就又重新积极起来。
如在教新歌《我们来学什么》时,要求幼儿会唱第一段不做小鸡的歌词后,自己为这首歌创编新歌词。一开始幼儿的思路总是跳不出鸡鸭猫狗的范围,所以歌词由一个孩子编出后,其它孩子学唱后的情绪一直比较平淡。这时教师就引导他们编唱“大鱼游游游”、“青蛙呱呱呱”等音乐教材中出现频率较低的动物,孩子们的情绪马上就变得高涨起来。
3 利用“没有机会尝试”的诱惑力,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幼儿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很想找个机会尝尝“那种滋味”的,但是这其中许多的事情又不是幼儿有机会去尝试的。于是对这样一些具有巨大的神秘和诱惑的事件进行尝试或模仿的冲动就会转变成一种潜在的欲望在幼儿的心灵中储存起来,一旦有机会,它们又会立刻还原成一种巨大的热情发泄出来。
在元旦教授歌表演《新年歌》时教师就有意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拱手作揖问候的动作;在秋季教授《螃蟹歌》时又采用了双手合十表示求饶的动作。这些动作幼儿在电视、电影中偶尔也有机会见到,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从没有机会尝试。所以当教师在课堂采用它们并告诉幼儿这都是古时候人常用的动作时,幼儿潜在的模仿冲动一下子就被引发出来了。
再如,孩子们从小都有被大人搂抱抚摸的经历和体验,并因此而产生强烈地尝试爱抚别人的欲望。教师选择了歌表演《泥娃娃》作为教材,并在最后设计了两个孩子相互搂抱抚摸以示怜爱的动作。这一下,孩子们获得了一个爱抚活生生的“真孩子”的机会。在这种相互抚摸中,孩子们爱人与被人爱的双重需要同时得到充分的满足。
在幼儿园的现行教材中。这种“有机会尝试”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假扮成人,假扮自己是一棵树,假扮自己是一个木偶兵等,但是,想找机会尝试的欲望并不一定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教师往往还需要通过引导观察和各种语言诱导、鼓励来激发幼儿产生尝试的冲动。如律动组合《洗手帕》中洗手帕及类似劳动,现在的一般家庭中已不太多见,而且一般家长也不太会引导幼儿去观察这种活动。因此模仿这类活动的潜在欲望既不普遍又不强烈。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回忆和讨论,再加上情感激发,使全体幼儿很快地分享了少数幼儿这种“模仿冲动”,他们甚至会暂时把假的当成真实的,去体验一种成就者和长大了的感觉。因此他们会正经八百地洗手帕、洗袜子,甚至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洗衣服,看着他们洗起来的那种认真、严肃而又高兴的样子,就会觉得他们真的长大了。
总之,“既陌生又熟悉”可以作为幼儿园音乐活动选材的一条参考原则,虽然它的定义似乎不很严格,有着较多的模糊性,但是实际的选材考虑中,只要你的确认真思考过,那把握它就并不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