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蓉
建国60年来,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天津的文学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只看天津中坚作家队伍的变化,便可清晰地窥见到天津文学事业快速发展的足迹。
建国60年来,天津中坚作家队伍的构建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后的17年,是以解放区作家和工人作家为主体的阶段。1949年1月15日,随着解放的炮声,阿英、阿垅、王林、劳荣、孙犁、鲁藜、方纪、芦甸、何迟、艾文会、杨润身、王昌定、王雪波、张学新、鲍昌、肖获等一批优秀的解放区作家进入了天津。不久,梁斌、袁静、柳溪、孙振、方之中、万力、李克明等解放区作家也相继来到天津工作,‘充实了天津的作家队伍。在解放区作家中,还包括当时在天津从事地下工作的革命者周骥良等。同时,天津还有一批经历丰富的教授作家,如李何林、李霁野、顾随、王达津、朱维之、邢公畹、雷石榆、罗大冈等,也为天津文坛增光添彩。
天津刚一解放,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处长陈荒煤就根据上级精神。明确提出:一切专业文艺工作者应注意扶植工农兵劳动人民自己的作家。为此,“天津市文学工作者协会”和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中国作协天津分会。担当起了培养、扶植工人作家的任务。《天津日报》副刊编辑室不仅为工人作家提供了发表作品的阵地,而且,对工人作家进行了具体帮助和辅导。大吕、董乃相、阿凤、滕鸿涛、万国儒、张知行等工人作家相继崭露头角。1956年应时成立的天津工人文学社,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至今仍然活跃在天津文坛上。
到了50年代中后期,因为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阿垅、芦甸、鲁藜、何迟、鲍昌、柳溪、李克明、穆旦、王昌定等先后遭到迫害,被迫离开文坛。在后来发生的“文革”运动中,所有作家几乎都未能幸免于难,所不同的只是程度的轻重和深浅的问题。
这一时期的作家队伍实力比较雄厚,代表作品的题材也相对集中。一是反映他们亲身经历过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如《风云初记》、《腹地》、《红旗谱》、《战斗的青春》、《小城春秋》、《红色交通线》、《我们在地下作战》、《敌后武工队》等。一是反映新中国工业建设和农村生活题材的,如《码头工人翻身记》(后改名《六号门》)、《海河春浓》、《欢乐的离别》、《望鞍钢》、《铁木前传》等。此外,李霁野、劳荣、穆旦等出版的翻译文学作品,也占据了文坛不小的份额。
第二阶段:粉碎“四人帮”之后,至80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以复出的作家和新生代工农兵作家为主体的阶段。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很多受到迫害的作家重新复出文坛。如孙犁、鲁藜、孙振、梁斌、袁静、杨润身、柳溪、王昌定、鲍昌、林希、穆旦、周骥良等。同时,一批1940年后出生的作家迅速成长起来,如蒋子龙、冯骥才、航鹰、吴若增等。
这一时期的作家队伍,整体实力强劲。老作家老当益壮,新作家的创作起点就不同凡响。此时的创作,在题材多样、百花齐放的前提下,以改革文学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如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冯骥才的反思小说、“津味”小说,航鹰的伦理系列,吴若增的蔡庄故事,汤吉夫的高校题材系列,冯育楠的通俗小说系列,均享誉海内外。老作家孙犁的《芸斋小说》以及后来的《耕堂劫后十种》、杨润身的农村题材系列、鲍昌的《庚子风云》、王家斌的《雪人部落》以及后来的《百年海狼》、柳溪的《功与罪》以及后来的《战争启示录》、林希的“津味”小说系列等,这一切无不显示着天津文学已经走向了繁荣的新局面。
第三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以高学历青年作家和知青作家为主体的阶段。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一批建国后出生的大学生作家和知青作家迅速成长起来。前者如赵玫、肖克凡、宋安娜、周凡恺、李治邦等,后者如余小惠、孙力、杨显惠、牛伯成、王爱英、李晶、陈吉蓉等。他们多为1950年后出生的一代。随后,1960年后、1970年后出生的作家也相继成长起来,如王松、龙一、武歆、刘功业、吕舒怀、黄桂元、张永琛、尹学芸、秦岭等。他们与前辈作家一起,活跃在文坛上,唱响主旋律,用他们的才华。为读者创作出了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2002年。青年领军作家赵玫、肖克凡荣获了第一届“天津市青年作家创作奖”。2004年,王松又荣获了第二届“天津市青年作家创作奖”。另有李晶、刘敏等十人次分别获得两届青年作家创作奖提名奖。这项大奖的设立,极大地调动了青年作家的创作激情。自2002年实行签约合同制作家制度以来,签约作家已经实行了四届,荣获天津市“青创奖”和提名奖的作家,均在签约合同制作家的名单内,进一步夯实了新世纪中坚作家队伍的实力,显示了天津文学后备力量的强劲。
作家就是文学作品的创作和生产者。随着作家队伍一茬接一茬地成长起来,天津文学的持续繁荣与兴盛就是必然的了。盘点60年来天津的中坚作家队伍,前期作家的生活阅历多是丰富多彩、扎实深厚的。后期作家的学历普遍都很高,但是,生活阅历相对略显不足。相比之下,中期作家的各种指标都较居中。如他们的学历普遍高于前辈作家,而生活阅历又比后期作家丰富许多。他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中国文学的大舞台上,树起了文学津军的一面旗帜,功不可没。可以说,前期的解放区作家是天津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中期的作家集体承担了承前启后的任务,后期的作家则担当起了继往开来的责任。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作家。不同时代的作家。写出不同时代的作品。作家和作品都是随着时代与时俱进的。
当然,天津的中坚作家队伍也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后期的精英作家未能及时补充到作协的领导班子中,就是比较大的欠缺。从整体实力上看,后期的精英作家,并不比他们的前辈逊色。但是,从责任的担当上。他们却比不上前辈作家。如前期的代表作家从进城起,就大多担任了天津文坛的领导工作。1949年11月成立的最早的作家组织“天津市文学工作者协会”,就是由鲁藜出任文协主任,方纪、李霁野任副主任,芦甸任秘书长兼创作组副组长,邢公畹任研究组组长,玛金任编辑组组长,劳荣任翻译组组长。鲁藜兼任文协机关刊物主任。那时的鲁藜只有35岁,方纪只有30岁,最年长的李霁野也只有45岁。这个领导班子足够年轻化的了。中期的代表作家也跟随时代的召唤,及时担当起了天津文坛主要的领导工作。如1982年1月,青年作家蒋子龙、冯骥才不仅担任了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而且,同时成为天津文联副主席。后来,蒋子龙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和作协天津分会主席。冯骥才、航鹰等为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与此同时,冯骥才当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他们都早早挑起了领导工作的重担。而后期的精英作家,因为种种原因,至今还很少有人能够进入天津文坛的主要领导岗位。在领导干部日益年轻化的今天,天津文坛显得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又如1970年后和1980年后出生的青年作家,能够像秦岭一样引起文坛关注和轰动的,目前还为数不多。因为生活和文化的积累不足,重大题材的作品还不够多;符合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愿望,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能够获得全国大奖的,除了几位精英作家外,二三十岁的青年作家目前仍与全国大奖无缘。
2007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全国“青创会”上要求:“各级作协要重视青年文学工作,重视培养青年作家”。始终不渝、扎实有序地培养青年作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全国“青创会”上指出:“我们的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作家,广大青年作家肩负着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要使2l世纪的青年作家自觉承担起时代使命,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抓住机遇。写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个性的作品,为天津的经济腾飞和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做贡献,天津市作协就肩负着艰巨的培养教育的任务。面对聪明、伶俐、有见识、有胆识、文化背景更多元、观念更开放的大学生作家,培养和扶植的举措也应该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在新世纪遇到的新问题,应该引起重视。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希望存在于努力和奋斗之中。
天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肖怀远曾经说过:“文学是一切艺术门类的基础。振兴天津文化必须抓好这项基础工作。发现文学新人,扶持文学新人,造就新一代文学创作队伍,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我们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中,为进一步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培养更多青年文学人才,为打造一支朝气蓬勃、理想坚定、实力强劲、勇于创新的青年作家队伍,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