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俊芳
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体会到素质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所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且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各项素质的根本,心理素质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影响学生成绩的差异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问题,当代少年儿童的心理性问题越发明显,令人堪忧。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途径和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开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语文活动课,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仍旧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左右语文教学的形式下,不仅使语文教学面临困境,更扼杀了一代青少年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的消逝,使学生对于信息无异是味同嚼蜡,兴味索然。而活动课的开展,一改过去语文课“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换成内容丰富自由、形式多彩的全新形象,诸如:美文朗诵会、诗文背诵比赛、过把“演员瘾”、记者招待会等一系列活动课使学生的情绪立刻高涨起来,有了这样的机会,积极性主动性全面调动,98%以上的同学表示对这一课型“很感兴趣”。
二、通过语文活动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应试教育”下的语文课堂,往往给学生制造一种紧张、压抑、被动的环境,导致学生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缺乏
热情、表现冷漠乃至厌恶,而消极的情感体验导致消极的行为。语文活动课的开展,给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而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情感体验则表现为:充满热情、乐观向上,可见,学生在健康情感的支配下,学习效果颇佳。
在健康情感的支配下,学生的创造才能也愈能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如果将活动上升到道德情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体验上,同学们的状态更是积极向上的。如我们就电视剧《家有儿女》展开一场题为“我喜欢刘星(小雪、小雨)”的辩论,辩论双方就人物的性格、行为等诸方面进行争论,各执己见,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之间使同学们都明白了每一个人物自身都有明显的优点和缺点,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这些恰是自己应学习或避免的。
三、通过语文活动课,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
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主要体现在他们意志的坚持性品质上,即是否能在行动中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努力克服种种困难而坚持到底。语文活动课的开展,使学生经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成功者享受成功的喜悦,失败者吸取失败的教训。尤其在具体内容的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意创设有一定困难或历时较长的活动,为其意志品质的发展提供机会。如“作文接力赛”与“诗词曲”背诵比赛等活动课的设计,均考虑到了让学生在付出一定努力后才能完成,从而达到磨练其意志的目的。
四、通过语文活动课,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
“应试教育”扼杀了具有不同特点和特长的学生的个性,他们像一堆生产原料一样被具有统一模式的学校加工成一批标准件。张志工先生说过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他的学生的作文会像他;一个优异的语文教师,他的学生的作文会不像他。这就说明,要做优异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
语文活动课的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找到自己最喜爱的一项活动内容,且被指定为该活动的设计者与主持人,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在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悦纳自我。并以此带动对其他活动的参与和其他同学对此项活动的参与。在这里,争办手抄报这项活动就是在特长生的带动下,使得全班同学不禁都跃跃欲试之时进行的,取得较好效果。
五、通过语文活动课,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体现一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是学生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他决定着这一代青少年能否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性人才,因此,这一点显得极为重要。
其一、语文活动课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如果缺乏竞争意识,会影响他的行为动机,同时制约他们能力的发展。在社会交往中可能缺乏竞争力而受人忽视。语文活动课多以竞赛的形式出现,达到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目的。这对学生逐渐适应不断竞争的社会起到一定作用。
其二、语文活动课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果学生缺乏合作精神,不愿与他人合作,导致行为上的离群,也会影响其社会性发展。语文活动课常以小组竞赛形式出现,因此,在小组内部则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样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使得学生既善于合作又敢于竞争。如在背诵比赛中特设了这样一种形式:桌友互背和桌友合背。互背是互相检查,对方背时自己不看课本,于脑中印象比较,确定对方正误。
其三、语文活动课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语文活动课特点在于“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增加了接触、合作的频率提高了他们在集体中的交往能力。同时,一些活动的开展,使得不同班级的学生常常交往。另外,还把一些活动开展到社会上,如社会用字调查活动——教师把学生带到大街上,让他们分组调查,中间出现了不明真象的店主拒绝抄牌,哄赶学生的情况,我们让学生自己去解释、处理。
这不仅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使之克服怯弱心理,变得从容自若,培养了其社会交往能力。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与人交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对于素质教育本身,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为达到现代素质教育培养出现代意义上的“人”这一最终目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将在这一课题上不断地做自己的探究。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站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