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投资竞赛拖累了产业升级

2009-06-29 09:10
中国经济信息 2009年10期
关键词:省区市市场机制服务业

叶 檀

全国重化工业大竞赛,形成两轮驱动的负循环:一是重化工业的国企化离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市场机制越来越远;二是重化工业的产能过剩随着经济下行周期定时发作,导致大型企业不断向政府要政策,暗中设槛禁止民间资金进入,由此形成重化工业领域的垄断格局。中国的市场机制因此被撕裂,产业升级只能见诸红头文件。

一季度各省区市经济运行情况陆续公布,喜忧参半。喜的是,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11个一季度GDP增长达到两位数,23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忧的是,几乎所有超过全国GDP平均水平的省区市,投资增速也同时超过了全国水平,11个两位数GDP增长的省区市后面也是两位数的投资增速。

这意味着,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消费目前拉动困难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竞相受到许多地区的集体追捧。“保增长”大有变味为“投资竞赛”的隐患。地方投资已成竞赛态势,可能出现的负面结果,是低效项目甚至无效项目大量增加。

据媒体报道,地方投资已成竞赛态势,可能出现的负面结果,是低效项目甚至无效项目大量增加。

与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比,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大大减少。环保部门的数据表明,有1400个污水处理厂已建成但是没有运行,一些公共工程未经严密论证匆匆上马,一些地级市作为政绩工程的机场荒草蔓生。浪费的公共工程形成无效GDP,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包袱。另一方面,投资拉动经济的边际效应在递减,产出一个单位的GDP需要的投资额已是十年前的数倍。

此种苗头令人担忧。但是,最让人担忧的还是国有企业借产业整合之机,制造更多的过剩产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初以来,在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效应作用下,工业生产出现了回升,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钢铁过剩产能预计达到1.9亿吨,而电解铝和氧化铝产能利用率则低于60%。政府的投资订单短期内曾拉抬钢价,但最终没能抵抗住市场供需规律,在二月末重新掉头向下。

产能过剩表面上集中于廉价的中国制造产品,实际上纠结于重化工业领域。

中国制造随着出口订单下降而骤降,重化工业的冷热则主要取决于政策的指挥棒。新一轮的投资竞赛,使地方政府重新将大型项目视为拉动GDP的法宝。

事实上,我国GDP的超高速增长得益于重化工的超常规扩张——中国目前工业化率达43%,远高于其他国家完成工业化时的水平,其中重化工业占整个工业比重不断上升竟至70%以上——但重化工业只解决了25%的就业,中国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因此受到极大制约。

连一向以市场化、制造业见长的东部沿海地区,都纷纷“由轻转重”。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进入瓶颈,在中国品牌与深度加工之间左右徘徊,令人奇怪的是,该地区没有发展出紧缩制造业的现代服务业,反而在重化工业之路上狂奔。

地方政府对重化工业的追逐,与中石油、中石化、宝钢、中铝等央企垄断市场的雄心一拍即合,假借产业整合的大旗,四处开疆拓土,导致重化工业产能过剩日趋严重,如果不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些央企将要上马的项目将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又一大包袱。

全国重化工业大竞赛,形成两轮驱动的负循环:一是重化工业的国企化离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市场机制越来越远,重化工业对现代制造业、服务业产生挤出效应;二是重化工业的产能过剩随着经济下行周期定时发作,导致大型企业不断向政府伸手要政策,暗中设槛禁止民间资金进入,由此形成重化工业领域几乎铁板一块的垄断格局,重化工业领域无法形成市场竞争,无法优胜劣汰,造成全体纳税人被大型垄断企业绑架,只能要钱给钱、要粮给粮。中国的市场机制因此被撕裂,产业升级只能见诸红头文件。

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短期内,水泥、建材、挖掘机等产品需求量增加,从长期看,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不发展,重化工业将失去用武之地。没有使用者和购买者,要生产者何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谓产业转型,所谓发展模式的根本转换,就不免要落空了。

猜你喜欢
省区市市场机制服务业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复课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西部10省区市谋划开发新格局
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本质
嵌入分部相关性的内部资本市场机制设计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范围已覆盖西部12个省区市
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应用已覆盖十六省区市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