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三违”是如何提出来的?

2009-06-29 09:10
劳动保护 2009年4期
关键词:伤亡事故十一届三中全会劳动保护

编辑同志:

我是企业的一名安技干部。我们在组织开展反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简称为“三违”)的安全教育活动中,有的工人问我们,我国的反“三违”最早是在哪年、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特向你们咨询此事。

西安陆国宗

陆国宗先生:

来函收悉。

在我国文革“十年动乱”时期,安全生产领域的综合管理和法制建设陷入瘫痪状态,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急升,形成了建国以来的第二次事故高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和生产秩序的逐步恢复,安全生产工作迎来了第二个春天。1979年4月底,国家劳动总局召开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就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领域开展拨乱反正提出3项重点工作:①健全国家劳动保护法规制度;②建立国家劳动保护监察制度;③开展社会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

但是,由于“十年动乱”无政府主义思潮流毒的影响,企业中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冒险蛮干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1979年11月25日,原石油工业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渤海2号”钻井船,由于严重违章指挥,在渤海湾内翻沉,造成船上作业职工7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700万元的重大伤亡事故。这起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这一时期国家劳动总局在召开的一系列劳动保护会议上,听取了安徽等省市劳动厅局劳动保护部门的分析与建议,即今后在劳动保护监察与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要重视开展反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简称为“三违”)的安全教育活动。此后,反“三违”的提法逐渐出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讲话中,出现在有关文件中。尤其是1993年“全国安全周”的主题即是“遵章守纪,杜绝‘三违”。

所以说,在我国反“三违”的提法是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领域开展拨乱反正的大背景下,针对全国伤亡事故主要原因的分析提出的。

施倚

猜你喜欢
伤亡事故十一届三中全会劳动保护
清管收球作业伤亡事故模型及安全等级模糊综合评价
试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从建设“工农兵”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崛起
雾霾频发 劳动保护空白如何填补
浅谈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工程施工活动中人身伤亡事故案例解析
我国国防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一)——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