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在合理,贵在求真

2009-06-29 02:50徐从海
考试周刊 2009年39期
关键词:巧遇于勒菲利普

徐从海

摘要: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小说情节开展要合乎情理,令人可信,就要周全考虑情节发展的合理性因素。《我的叔叔于勒》充分展示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精妙构思,在诸多细节方面作了必要交代,铺演情节具有合理性,令人可信,值得探究。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情节合理铺演

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情节跌宕变化,既让人出乎意料,发人思考,留下想象空间,又合乎情理,符合故事情节发展规律与人物性格逻辑,充分展示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精妙构思,体现了务实求真的创作精神,很值得探究。

一、“租开店铺”使赚钱发财合乎情理

于勒曾经是“糟蹋钱”的败家子,不仅“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而且“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结果菲利普只好把于勒打发到美洲去。没想到,这个被看作“坏蛋”“无赖”的于勒,竟然在美洲“赚了大钱”。在菲利普一家看来,于勒发财很意外,即使是读者对此也会心存疑虑,而“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这一补充叙述才使菲利普深信不疑,也让我们茅塞顿开。

莫泊桑生活在法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其作品不免摄入19世纪法国社会资本主义影子。处于上升阶段的资本主义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敢于冒险,容易发掘诸多致富渠道,以谋求与聚敛财富。在这样的社会与时期,一夜暴富完全有可能,何况于勒只是“赚了点钱”。“大店铺”、“很大的买卖”使于勒发财,完全合乎情理。

于勒是被赶出家门而撵到美洲的,穷困潦倒会迫使他铤而走险,从而投机钻营与挖空心思去寻找维持生计的门路,饱受欺侮凌辱与穷困折磨的于勒,“租开店铺”而经商,会用心经营,不顾一切地赚钱,因而“赚了点钱”不是难事。于勒沦为水手,靠卖牡蛎为生,也说明于勒为了生存在作种种努力,中年租店经商而发迹入情入理。

二、“发财写信”使盼赞于勒成为可能

于勒是被家人打发到美洲去的,于勒是可怜的被遗弃的人。“特快号”船长说于勒“在哈佛尔还有发展”,自然是于勒自己说的,“不愿到他们身边”,因为他已穷困潦倒了。于勒让船长把他带回祖国,说明他并不是真的不愿意与家人相见。可以想象于勒一定想着有那么一天能与家人团聚,所以当初他在美洲发了财,给菲利普一家写信就不足为怪了。而正因为他发了财,先后写了两封信,改变了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态度,使盼于勒、赞于勒成为可能。

“我”家生活拮据,在小说开端以几件琐事作了渲染。父亲“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说明为了家庭菲利普工作很努力。“我有两个姐姐”表明人口多,负担重;“衣冠整齐”去海边“散步”表明菲利普一家向往过有钱人的生活。想急于改变家庭境况过上富裕生活是一家人的追求,而这仅靠父亲的努力是很难办到的。于勒给菲利普一家来信说他在美洲“赚了点钱”,“还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而且表示“发了财”就回来,和我们“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两次写信无疑给菲利普一家带来了福音,当然使于勒身价大增。因为于勒能改变菲利普一家命运,使他们过上有钱人生活,自然成了全家救星,盼于勒、赞于勒水到渠成。于勒当然成了“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试想,如果于勒没发财,抑或发了财不写信表示有福同享,盼、赞于勒等故事情节就无从展开。所以铺叙经商发财与写信这些情节,推动了菲利普一家盼于勒、赞于勒这些情节的发展。

三、“爱慕虚荣”使旅途巧遇能够实现

菲利普要模仿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故作高雅地请太太和两个女儿吃牡蛎,把爱慕虚荣表现得淋漓尽致。吃牡蛎一事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正是这虚荣心,才很自然地引出卖牡蛎的于勒,使情节逐步趋于高潮。

是什么因素使菲利普一家与于勒得以旅途巧遇呢?归根究底,也是菲利普一家的爱慕虚荣,才使旅途巧遇得以实现。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看”。看似不经意的叙述,其作用却不可估量。这既写出一家子对上流生活的向往,而爱慕虚荣思想也暴露无遗,同时也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而促使一个公务员“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看中了二姐之后才有哲尔赛岛旅行”,“哲尔赛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一个邻国”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试想如果不慕虚荣,不经常炫耀于勒来信,则二姐婚事谈不成,当然哲尔赛岛旅行就无从谈起,而巧遇于勒也就不可能实现。层层铺叙使情节发展环环紧扣,使巧遇于勒顺理成章。

于勒穷困潦倒,年老又流落异乡,被船长带回却又无脸回家,只好栖身船上;二姐婚礼后全家到穷人最理想的哲尔赛岛旅游,就必须乘船。菲利普全家很自然地上了船,很自然地在船上吃零食。在船上,作者又设计了“吃牡蛎”的情节,于是菲利普带着女儿、女婿走到那卖牡蛎的人跟前。这样,菲利普一家就合乎情理地与卖牡蛎的于勒在同一条船上相遇了。

四、“旅途巧遇”使唯钱心理得到暴露

“巧遇”是小说的高潮。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菲利普夫妇遇到于勒后的态度。菲利普发现于勒,先是不安、惊恐,不愿意也不敢承认这一事实,要妻子“亲眼”看看,并去向船长打听,得到证实后,菲利普脸色“十分苍白”、“煞白”,两眼“跟寻常不一样”、“呆直”、……而克拉丽丝则“吞吞吐吐”、“哆嗦”、“暴怒”……从不相信到自己去看清楚,再到最终证实,随着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变化,主人公那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一层层展开,得到充分暴露。菲利普夫妇的种种表现既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盼、赞于勒是因为于勒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巧遇已沦为穷水手的于勒,让他们觉得于勒会拖累他们全家,所以“躲于勒”的情节自然展开。

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描述,艺术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这一主题就是通过“巧遇于勒”,于勒沦为穷水手才得以揭示。于勒曾经有“花花公子”的恶行,因此而被打发到美洲去这并不能说明菲利普夫妇有什么过错,直至“旅途巧遇”于勒,我们才清楚认识到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虚伪、惟利是图。如果不能巧遇于勒,就不能展示菲利普心灵肮脏的一面,主题也就不能得以较好表现。由此可见,“旅途巧遇”匠心独运,使唯钱心理得到暴露,使菲利普夫妇的真实心理的暴露,这为小说主题的揭示作了较好铺垫。

猜你喜欢
巧遇于勒菲利普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先来后到
自己的歌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活跳板
Cartoons
巧遇外星人
巧遇“雪龙”号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巧遇雪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