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雪梅
摘要针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认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主要来自于化肥污染、农药残留、亚硝酸盐富积、重金属超标、生物添加剂污染等方面。农产品质量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制约农业发展,影响食物安全,阻碍了农业与国际接轨,削弱了国际竞争力。建议从体制、机构和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大建设和管理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保证人民生活安全。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X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8-0222-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的人口,生存压力较大[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普遍以产品增产、高产为目标,注重农业投入的产量效应而忽略环境效应,并且在农业研究上大部分注重产量的提高[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确实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随着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工业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致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差,引发的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农业可持续发展受阻。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了我国目前农村与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3]。
1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1化肥滥用
化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是主要投入的生产资料之一,占到农业生产总成本的1/4以上,在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占到60%以上[4]。2002年,我国单位耕地上的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分别为175.9kg/hm2和45.6kg/hm2,分别是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27倍和18倍,与国外相比,我国化肥中重金属超标严重(图1)[5]。由于化工工业的发展,致使化肥的产量和施用量飞速发展。化肥的投入,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单产,保障了人民生活的粮食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农产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化肥的投入量大,利用率低,未被利用的养分,一部分通过挥发和反硝化作用脱离农业系统;一部分存入土壤中,被土壤吸收;还有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或存在于地表。土壤和水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进入农业生产系统中富积的养分,最终回到农产品中,对农产品造成污染。过量使用氮肥会增加各种农作物的硝酸盐含量,尤其是对于蔬菜。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在运输、贮存、加工等过程中,就会形成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崔正忠等对黑龙江省4个中心城市蔬菜保护地进行研究表明,过量的使用无机肥料,会导致保护地速效氮、磷、钾含量过高,部分土壤含盐量高达0.57%,蔬菜含盐量超标[6]。
1.2农药污染
农药污染是农产品生产中最严重的污染方式之一。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2003年的生产量是80万吨左右,居世界第2,农药的施用量是26万吨(折纯),各种制剂130多万吨,并呈增加趋势(图2)[7]。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种植结构多样,加上近年来阳光产业的发展,日光温室不断兴起,农作物病虫害不断加重,化学农药使用量逐年加大,南方地区长江流域农药使用量在30~40kg/hm2,多的地方达75kg/hm2[8]。2000年对全国11个省的30多种蔬菜水果的17种农药残留污染抽样检测,农药总检出率达32.28%,总超标率达25.28%[9]。
1.3亚硝酸盐富集
农产品中,以蔬菜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较为严重。我国对蔬菜亚硝酸盐限量为4mg/kg,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蔬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几倍或几十倍[10]。在对北京等大城市的调查中显示,硝酸盐轻度污染的占27.6%,中高度污染的占72.4%,尤其叶菜和根菜类最为严重[11]。农产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蓄积主要是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尤其是氮肥和有机肥的大量使用。
1.4重金属超标
蔬菜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的排放,工业“三废”包括废气、废水和废渣。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稀有金属如稀土、钛化合物等,使重金属在蔬菜体内积蓄,造成污染。重金属污染尤其严重的是城市近郊的蔬菜种植区。我国各城市近郊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主要以铜、铅、镉、汞为主。对南京、沈阳、天津等地蔬菜调查显示,铜、铅、镉、锌、铬5种重金属的综合超标率达36.2%[12]。
1.5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是指细菌、霉菌、寄生虫等危害而产生的污染,与其他污染不同的是,生物污染一般不通过土壤,而来源于有机肥料,主要是人类粪便、家畜屠宰场的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的灌溉。2003年,我国畜禽粪便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向水体的流失量分别为146万吨、130万吨和17万吨[13]。因此,农产品生产中畜禽粪便和农作物残体的无害化处理十分关键。近几年来,病毒对农产品的危害也在逐渐加强,例如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等,尤其对动物性产品的危害加重。
1.6生长剂、添加剂污染
饲料添加剂、抗生素、保鲜剂、着色剂等超标使用,同样造成对农产品的污染。由于目前我国饲料行业的畸形发展,大量使用激素类药品,超量、超标使用违禁药品,直接造成动物性产品的质量下降和药残超标,严重影响消费者安全,2008年出现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就令人震惊。
2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的迫切性
2.1化肥农药等残留问题制约了农业发展
长期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工产品,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工业发展带来的废弃物对农业的影响十分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水污染严重,200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482.4亿吨,比1990年增加36.3%[6]。全国七大水系一半以上受到污染,并且这些水体是我国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20世纪80年代,工业废物污灌面积达136万公顷,90年代达到827万公顷。工业废物可致使农产品产量下降、有毒物质增加和积累、各种农产品污染超标(图3)[14]。1996年的检测表明,我国水稻有15.6万吨超标、小麦有13.52万吨超标、玉米有17.2万吨超标、蔬菜水果有6.2万吨超标[15]。
另外,大量除草剂、生长剂等化工产品在农业上的大量应用,造成农药残留以及其他有害物质超标,从土地污染引发农产品污染。根据北京市的报道,北京市18%以上的农产品有害物质超标[16]。
2.2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大量使用违禁用品,影响食物安全
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经营者大量使用违禁用品,严重影响了食物安全。前几年,在市场上曾出现大量的石膏豆腐、石膏面粉、注水肉、瘦肉精等。
2.3食物污染严重,削弱了国际竞争力
近几年来,我国在农产品出口中因农药超标、各种残留物不合格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甚至终止合同,停止贸易交往的现象经常发生。例如,近几年来的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红心蛋事件、福寿螺事件、多宝鱼事件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声誉和正常贸易。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这也是规范市场、遵守WTO规则、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影响力的迫切需要。
3建议
3.1建立农产品质量环境全程监测机制,统一管理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针对其主要因素,建议抓住农产品从生产到进入市场的每一个环节。从农产品生产开始入手,重点检测生产地的环境、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资料的安全可靠性、生产过程的标准规范、产品的储存包装标识,以及进入市场规范等。从生产初期到产品上市全程跟踪、定期抽测。为保证全程跟踪检测的顺利进行,规范有效地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应由卫生部、农业部、土地与环保部、国家质检总局、工商局等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有关部门专门组成农产品质量检测常设机构,各省、市、县设立直属相应机构,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统一、权威、规范的管理。
3.2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产品质量
农业标准化建设是规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它以保护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7]。农产品质量关系人民健康,关系国计民生,是我国农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农产品的质量直接代表了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的形象。为规范我国农产品的国内国际市场、迅速有效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必须制订有效的国家标准或地区标准,强有力地推动标准化建设,从生产基地的标准化到生产资料标准化、生产过程标准化,最后到市场准入的标准化。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到销售,建立全面完善的一体化标准,完全实现农业集约化、专门化、市场化、产业化[18]。
3.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库,加强检测网络建设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纳入农业市场信息建设中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发布农产品质量信息[19]。从农户到企业、从工厂(农场)到市场,准确及时地给消费者、生产者提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的质量安全信息,并为生产者、消费者提供技术信息咨询和市场分析,及时跟踪、及时反馈。
4参考文献
[1] 石元春,程序.农业科技问题研究[R]∥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领导办公室,2005.
[2] 刑可霞,王青立.建设生态文明与中国农业未来发展—兼论如何实(下转第225页)
(上接第223页)
现中国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6):12-15.
[3] 宣润宏.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2-233.
[4] 陈同斌,林忠辉,曾希柏.中国化肥资源区划优化配置-农田养分平衡与管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
[5] 尉元明,朱丽霞,乔艳君,等.干旱地区灌溉农田化肥施用现状与环境影响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5):65-69.
[6] 崔正忠,陈友,单德新.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J].北方园艺,2001(2):10-12.
[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J].环境保护,2005(6):11-28.
[8] 国际能源署(IEA).中国能源展望2002[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9] 翁鸣.中国农产品质量与国际竞争力[J].中国农村经济,2003(4):8-11.
[10] 钟秀明,武雪萍.我国农田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5):27-32.
[11] 孙丽娜,付良月.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07,27(4):21-22.
[12] 郑秋田.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3,16(2):21-24.
[1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J].环境保护,2004(7):3-17.
[14] 周北海,朱雷,李治琨,等.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的现状与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1998,11(3):1-4.
[15] 周炳炎,王琪,郭平.我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5,18(S1):1-5.
[16] 高晓晶,李晓秀,岳子明.北京市房山区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24(1):50-54.
[17] 程建国.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4):16-18.
[18] 王贵林,矫学成,王伟,等.我国农村白色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323-325.
[19] 薛印革.静海县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9(3):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