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勤
摘要分析了造成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如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滥用免疫抑制性药物、饲料发霉变质、疫苗剂量不足、疫苗质量问题、疫苗运输、保存和使用方法不当、免疫程序存在缺陷、母猪带毒等,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养猪场免疫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场;免疫失败;原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8-0206-01
近年来,猪场疾病越来越复杂,治疗越来越棘手,一方面新的疾病不断出现,老的疾病不断翻新,新老疾病混合感染增多;另一方面,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下降,免疫失败现象普遍增多,从而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疫苗仍然是控制猪场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在一些传染病的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些猪场在进行疫苗免疫后仍然会发生疾病。现将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总结如下。
1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
(1)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近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公认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疾病综合症、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支原体肺炎等都能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除了容易导致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外,更为严重的是导致相关疫苗免疫失败,而且这种现象则呈不断上升趋势。
(2)滥用免疫抑制性药物。某些药物如氯霉素、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磺胺类、抗病毒化学药物(如病毒唑)、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对动物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显著影响细菌性和病毒性疫苗的免疫效果,龙其在免疫前后不规范地使用这些药物,可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从而影响免疫应答,造成免疫抑制。
(3)饲料发霉变质。霉变饲料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可引起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淋巴结出血、水肿,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同时还会诱发其他疾病。
(4)疫苗剂量不足。用不同剂量的疫苗,免疫猪群会产生不同的抗体水平,从而得到不同的免疫效果。就猪瘟疫苗而言,剂量不足时,攻毒后不能阻止强毒在体内复制和带毒,容易造成亚临床感染,而把免疫剂量提高到320-400RID(兔体反应量)时,攻毒后能制止亚临床感染,且所有耐过猪均不带毒。
(5)疫苗质量问题。疫苗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如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组织苗(如脾淋苗)优于细胞苗,猪瘟单苗好于猪瘟联苗。
(6)疫苗运输与保存不当。绝大多数疫苗必须在低温下保存和做到冷链运输。如猪瘟疫苗应在-15℃条件下保存运输,并严禁反复冻融。目前,多数养殖户只注重低温条件保存,而没有做到冷链运输,从而使疫苗效果大打折扣。
(7)使用方法不当。如稀释后的疫苗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用完,疫苗失效;用碘酊或其他消毒剂消毒针头,人为杀死弱毒疫苗;用大号针头注射,导致疫苗外漏;打飞针,免疫剂量不足或漏注;不更换针头或针头器械不按规定消毒,导致防疫变成传播疾病。
(8)免疫程序存在缺陷。免疫程序存在缺陷是造成免疫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制定合理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确定合理的首免日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进行母源抗体水平监测,随时调整仔猪的首免时间,使仔猪首次免疫既能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又不给病毒提供感染时机。
(9)母猪带毒。据研究发现,母猪带毒现象在我国是相当普遍的,造成的后果和经济损失也相当严重。带毒母猪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造成猪瘟的持续感染,若先天感染猪瘟的仔猪则会产生后天的免疫耐受性,反复注射疫苗不产生抗体,成为持续感染的带毒猪。
2应对措施
(1)严格遵守和执行兽医法律法规,规范兽药经营和使用。生物制品应实行主渠道供应,并对疫苗的保管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严禁违禁和假冒伪劣兽药的使用。
(2)增强对疫苗知识的了解,避免在疫苗选购、运输、保存和使用方法上的不当。
(3)绝不能因价格因素而使用劣质霉变饲料,也不能因为猪群发病而大剂量、长时间地使用免疫抑制性药物,如氟苯尼考、地塞米松等。
(4)不要盲目参照其他猪场的免疫程序。由于种种原因,其他猪场的免疫程序不一定就适合自家猪场的免疫。最好到有条件的畜牧兽医部门做抗体水平监测,制定适合自家猪场的免疫程序。
(5)加大疫苗的免疫剂量。目前,部分疫苗注明的剂量已不能适应一些长期带毒、隐性感染的猪场。因此,必须加大剂量。如猪瘟疫苗仔猪用2~3头份,种猪用3~4头份为宜。
(6)注射疫苗时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据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多糖可增强疫苗效果,提高疫苗保护率,在目前免疫抑制普遍存在、猪群整体体质较弱,尤其是在有应激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免疫注射时配合使用疫苗增强剂,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