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2009-06-28 06:13齐庆超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新课改价值观目标

齐庆超

初中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指出:新课改教与学的重心,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转化,教师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对知识的求知欲过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知识与技能”和“过程和方法”目标实施的动力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形成在知识学习中的过程方法上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然溶入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总结了一些方法,探讨了一些经验,对“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有一定的帮助。

一、激趣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实施的重要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个人对一定对象或事物的喜爱或厌恶、尊敬或蔑视,人一旦在情感上喜欢这个事物或活动,一般会持有积极的态度,有了积极的情感态度才会主动要求去探究发现其发展的规律。所以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着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中,在探索“等距”特点时,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若仅仅是把前人的结论告诉学生,或把自己的认识经验强加给学生。那么对“物距”和“像距”学生所测出的数据中老师只会选择较为理想的实验数据,那些可能导致“错误”结论出现的数据一概不要,或修改客观得到的数据,得出了与课本一致的结论。如能激发学生为“尊重客观事实”不止求索的学习兴致,他们就会积极思维,勇于交流,“说说自己”、“听听别人”,从而认识到错误,认识到所测的“两距”是相对那个成像“面”所测,排除认知的岐义。由此,在学生倾听与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的同时在心理上自动形成自我激励、遇到问题想办法去克服、接受别人的经验等情感与价值观。

二、激化课堂矛盾,质疑是实施“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捷径

教学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是教学是否成功的至关因素,所以教师们力求在学生发展空间上下功夫,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希望教学课堂中让学生获得广而深的知识。但有时事与愿违,教学中主体活动者的个性、心理的差异,学生对知识的惑疑出现常常会打破教师的初衷。记得在一次课堂中为了突出学生主体能动性,在教学“声音的特征”这一节中,鼓励同学们提出生活中解释不了与声音有关的问题时,在学生激烈讨论时,突然一个学生大声叫到:老师,“人为什么不讲狗话,狗又为什么不叫人话”,班上同学也趁机起哄发笑。我一看是许多教师视为“鬼见愁”的一名男同学.平时爱与老师唱反调,从他的提问中我听出极端不礼貌的口气,我明知他是故意扰乱,下意识地也气得够呛,本想大声斥责他一通,但思索中理智占了上风,心想若此时提出批评,他肯定不服气。于是我提议大家先静下来.然后依据学习音色的影响因素解释不同的材料、结构发声也不同,并补充说明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文明象征。解释过程我始终注意语言表述的平和性和探讨性。听了我话语的这位同学低下了头,红了脸。但同学中有人小声说:“像这种人,假如我是老师,早叫他滚了”。看来这场冲突还没了结,如何了结呢?思考片刻后,我又说了刚才这位同学爱提问题是好事,老师欢迎,希望今后多给老师出难题、怪题,我们一起解决一起进步,但也相信大家对提出的问题价值也要进行自我思索。从这以后,这位同学在学校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时提出了不少的“高质量问题”。我也认识到恰当处理好课堂矛盾,引导其学会宽容、善待,正视生活的困难和矛盾,并能从中体验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成功喜悦。也极大程度地培养受教育者对社会、人际关系.学习的情感与价值观。

三、关注科技发展前沿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实施的源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是今天各民族在世界竞争中地位高低的重要指标。在教学过程中,相应地引入科学的发展历程、地位、作用。如:在教学中引入“火药”到“两弹一星”尖端技术的突破,从人工合成胰岛素到克隆技术的进程,活字印刷到北大方正激光中文照排技术,超导体,“神六”航空航天技术等。让学生认识我们在高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明白我们存在的差距。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竞争意识,激励学生锐意进取、不折不挠的精神、增强学生爱国情感、责任使命感,为人类文明服务的价值观。

四、实施“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困难及思索

1、教师科学知识的情感体验,内心丰富程度制约着目标的实施。实施课程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对科学知识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世界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其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引导和实施。近几年来,由于教育改革发展,教师文凭合格率表面达100%,但实际的教学水平却差之甚远。尤其是边远地区的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学科教师半路出家或“裙带关系”走上教育岗位,在教学中转为该学科正式教师,其中许多是中师毕业执教初中,后经“快捷方式”函授拿到文凭,可以说这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相对欠缺,我不否认这其中许多教师在教育岗位上和教育功能的转变中有极高的成效,但是,我们不能以偏盖全,许多教师的现有“文凭”和“资历”不等价于他们的教学水平、工作能力。更不能体现其对新课改教学的内心体验丰富程度。曾经碰到一件难堪的事:在听评一位小学科学高级教师从小学部到初中部初中物理试讲中.教师教学中再三强调同学记下“黑体字”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师怎样与学生一起分享对知识学习过程的内心体验?新课改要落到实处,那么健全的教师专业化制度,激励的竞争机制是不可小视。误了自己可以,千万别误了孩子。

2、“价值观”的评价功能的滞后性阻碍了“目标”实施的进程。虽然提倡“素质教育”已多年,但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的学业的评价功能仍处于落后状态。受滞后的评价功能的影响“学生成绩”、“升学率”仍是人们对学生和教师教与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标准,教师在重压之下,还是重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学生的发展空间过多地受到挤压,培养目标趋向唯一性,对学生的评价功能也是“一美掩百丑”,学习知识的独木桥仍不能顾学生身心的发展。“马加爵”事件是我们教育工作情感与价值观的直刺心脏的利剑。痛定思痛,检查、甄别人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应该考虑到是否真正反映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更应该放眼于学生今后学习和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帅范大学山版社)

2、《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新课改价值观目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