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
在今天柏林洪堡大学主楼的一条长廊上,随意悬挂着很多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人物都是在各个领域里取得了重要成就的本校教授,其中的29人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诺贝尔奖得主。这是很多国家举全国之力都不能企及的一个数字,这29个名字却属于同一所大学。
在许多国家,这些精英的照片会被置于富丽堂皇的殿堂中,而在这里,这些时代的骄子却都朴素而平凡地占有一方小小的空间,以深邃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学子。也许这种甘于淡泊、不求名利的自信,正是大学的品位,也是他们获奖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荣誉与广阔而严肃的科学天地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柏林大学成立于19世纪初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创办者是普鲁士教育大臣威廉·冯·洪堡,后来他被称为“德国现代教育之父”,因为他为德国教育做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1949年,柏林大学改名为柏林洪堡大学。
刚创建时,威廉·洪堡在为学校做的经费预算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作了建筑费用,更多的费用则用在了聘请教授方面。柏林大学教授的标准工资是年薪1500塔勒。在当时发达的港口城市,一个熟练的手艺人家庭,年生活费约为150塔勒;一个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家庭,年生活费约为750塔勒。也就是说,柏林大学教授的工资足够养活10户手艺人家庭,或是两户中产阶级家庭。
没有盖大楼的洪堡为柏林大学请来了大师。
首先,洪堡请来了第一任校长,他就是呼吁推行全民教育的费希特。接着,在这个大学的讲台上出现了黑格尔、叔本华,出现了格林兄弟,出现了爱因斯坦,出现了费希尔、兰克……
与讲台上的灿烂光芒相辉映的是讲台下的风云际会,马克思、俾斯麦、费尔巴哈、海涅、拜耳、赫兹、诺伊曼……
在洪堡的办学经费预算中,比工资预算还要多出一倍的是用于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预算。洪堡还提出:国家必须对教学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为科学而生活”成为柏林大学的校风。
柏林大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始祖,而由洪堡开创的德意志大学教育在短短数十年间就超过英法等国,被全世界所尊崇和效仿。
在德意志的大学里,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实验室、第一个研究所、第一个研究生院和研究生指导制度、第一本专业科技刊物。
普及全民教育,为德意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办学方针,使德意志在19世纪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1864年到1869年,世界生理学的100项重大发现,德意志民族占其中89项;1855年到1870年,德意志民族取得136项电学、光学、热力学的重大发明,英法两国合计为91项;到1869年,德意志民族取得了33项医学发明,英法两国合计29项。
在当时,一个美国或英国科学家如果没去德国留学一段时间,师从某一位著名学者,他所受的教育就会被认为是不全面的。
智力成为德意志最大的资本。1903年,一位美国的商务代办这样写道:“在德国居住和研究的10年,使我得到这样一个认识:这个帝国最大的资本是他的智力。”
一个多世纪后,德国总理科尔仍然这样说:“我们德国人对大学教授的尊重远远超过对商业巨子、银行家和内阁部长的尊重,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沙漠夕影摘自《小品美文》2009年第6期,图选自湖南大学出版社《插图设计》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