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林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之才。实现对大学生的历史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教材为抓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历史教学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培养是人的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人文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是历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广大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养成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历史教师必须探索的课题。
一、历史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人的文化品位的提升、审美情趣的提高、爱国情感的激发、价值观念的取向、民族精神的升华等多方面内涵,侧重对人的精神、道德、社会责任感、探求真理、勇于创新、诚实守信等品格的培养。由此可见,人文素质在整个人的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然而,当前存在的教育状况却不尽如人意,部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令人担忧。清华学子“伤熊事件”、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的“弑师案”,折射出了他们人文素质的缺乏,也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其原因主要在:一是从社会环境来看,由于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领域中的假冒伪劣、以权谋私等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的滋生蔓延,对大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二是从学校方面看,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养成,使不少学生人文知识缺乏,人文素质不高;三是从家庭教育方面看,不少大学生眼中只有课本和教辅书,耳中听到的只是分数要求,受到的人文教育熏陶十分有限;四是从历史课教学现状看,不少教师只是关注课堂教学任务硬指标的完成,对启迪大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的人文素质培养这些“软指标”则不够重视。高校《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的教学,必须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关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教材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教师可以对大学生的明“理”、动“情”、笃“信”、导“行”,达到知情统一、知行统一。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他们没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素养,其思想就没有正确的基础,其行为就没有良好的价值目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内在优势,决定了其能够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
二、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1、以学生为根本,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在传统的历史课教学中,教师是主宰,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大学生充其量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培养人文素质也就是一句空话。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本,第一是要求教师尊重大学生的个性,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创设师生心灵对话的平等环境,鼓励和赞赏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形成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第二是要以教师的人格力量教育学生。教师高品位的人格,对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重视以自身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爱国情怀教育学生,以自身的师德修养、人格修养影响学生引领学生,使其人格得到健全、人文素质得到提升。
2、以教材为抓手,挖掘人文精神内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历史教师必须以教材为抓手,挖掘教材的人文精神内涵。以教材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教学为例,在讲授第一节“战前的中国与世界”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饱含的爱国深情对学生说到:同学们,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泪史、屈辱史,总让我们心酸,总让我们出离愤怒。古代的中国,有许多令人骄傲的地方。……西方学者普遍承认,在公元一千六百年以前,中国的文化发展在许多方面领先于欧洲。但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已经明显地衰落,社会各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读史使人明鉴,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教材,进行分析。这样,学生们根据教材内容,得出清政府在政治上吏治腐败、经济上重农抑商,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等,是造成中国社会不能正常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3、以时政为突破口,突出人文素质培育。历史课教学要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必须做到联系实际,以史为镜。仍以教材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教学为例,在讲到清政府的史治腐败时,结合“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说明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党开展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在讲到清政府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夜郎自大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明我党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性;在讲到满清皇帝盲目自大地认为满清帝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时,结合初级阶段我国国情,说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在讲到满清统治者认为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是“妖邪之术”,采取拒绝和诋毁的态度时,结合我党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建立自主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这样,通过史与实的结合,能极大地提高大学生们关注国家和人类命运的人文意识。
4、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不少大学生感到学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时间、地点和人物,枯燥无味。这并不能全怪学生。长期以来的中学历史教学,由于考分的重要性,师生只能为了分数去奋斗。大学阶段的历史教育,其目的不是要他们掌握多少历史知识,而是要通过历史学习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等。因此,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该发挥出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在每个教学单元,教师选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影像材料,把理论内容用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具体化,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大学生的自主参与。这样大学生们就会把历史课当作一部了解中国社会的活的工具书,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意识,从而提高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