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玲 马斯媛 张惠平
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博客叙事因为具有开放、共享、包容等特点,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近年来,一批优秀的教师通过博客叙事,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这一期“基于博客的教育叙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将分享广州市天河区昌乐小学张惠平老师的博客之旅和成长体会。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张惠平老师的博客,它将工作、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成为张老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张老师通过博客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科研成果等,实现相互交流、知识共建共享;同时通过博客,她有了沉甸甸的收获,这些收获促使她不断反思、升华、自我超越。
博客作为一种教育叙事的网络教学工具,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喜爱。但博客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能像张老师那样能将博客运用自如的教师还不多,教师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探索,结合其他各种网络技术,合理利用好博客,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主持人 :胡小勇(huxiaoy@hotmail.com)
用于教育叙事的博客开放、共享、包容,将体验、研究、实践活动与写作在网络环境下联系起来,使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去感受世界,改变个人的处事哲学,体验教师的职业乐趣和意义。目前,更多的教师被教育叙事博客吸引,加入了教师博客的行列,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博客群,博客成为信息化条件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广州市天河区昌乐小学的张惠平老师于2005年3月加入“天河部落”,至今一直坚持写博,已有日志数1985篇,发表评论数1521篇,评论总数2945篇,留言总数88条,浏览总数1502131次(数据统计于2009年3月12日下午),成为部落里优秀一员。其博客内容主要包含资源、课题、教学、生活等几个专题共22个栏目。如今,博客已经成为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
● 博客叙事:促进校本研究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时代的教师更应是一位研究者,需要开展教研。教研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属于个人的;另一个就是“研”,即交流、集体的讨论,就是把个人的东西通过研讨交流的方式来汇聚集体的智慧。然而张老师表示,在现实中,往往难以达到这样的交流境界。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几种状况:第一,不敢说真话,只是将赏识变成一种套话;第二,专挑别人的毛病,但无实际帮助,“你把我的茅屋拆掉了,又不盖新的,那我就没地方住了”。她在其博文《教研,知无不言的境界是如此美妙》中写到:
教研,“教”、“研”。怎么研?“言”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怎么样的“言”才是“研”?知无不言,有对话,有碰撞,才会有真正的“研”。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氛围似乎越来越少见到了。不痛不痒的客套话多了,形而上的所谓理论的套话多了,而真言、诤言却越来越少了。相应地,所谓的“研”,也就变味成了一种形式,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
真正的校本教研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结构:既要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也要有好学、思路开阔的年轻一辈;既要有专注于教学研究的,也要有做行政工作比较了解各方面政策的;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有一个良好的研讨氛围,这样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教研效果。这在一个学校的学科团队里是不多见的。然而,将教师的教研移植到博客上,情况就会改变很多,尤其是在区域教师博客群里。张老师表示,由于交流习惯和其他客观原因,现在很多人不喜欢当面直接提出意见。但如果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放到博客上,别人就会给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学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使自己得到真正的提升(如图1)。这样的教研总是给张老师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例如,她曾将公开课《去年的树》的教学反思发表在博客上,就引起了圈内老师的热烈讨论,在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而且大家也都把各自对该课文的教学设计分享讨论,使她受益匪浅:“去年的树”,课已结束,我们的讨论和思考,却仍在延续。部落教研,真好!她说,这样的研讨不止是提供研讨案例的人有收获,对其他老师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她的博友廖海燕老师留言:以上专家们的言论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学术氛围,喜欢这样的交流,受益匪浅了。张张是幸福的,能工作在这样一种气氛里,我们因你的幸福而更幸福了。建议四年级的老师们都来尝试不同的教学思路,然后也来个反思大家谈,把“解毒”进行到底,如何?这样,一节课引发出的讨论和尝试经常派生出几个获奖课例和几篇优秀论文。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叙事博客促进了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图1 博客促进校本教研
● 博客叙事:形成资源仓库
博客是完全开放的,博主将优秀的教学资源上传共享,日积月累,形成一个丰富的数字资源仓库。但这也使很多教师质疑版权问题,担忧自己的知识被窃取,知识产权无法得到保护,不愿将自己的资源共享,产生矛盾心理。对此,张老师认为是个人观念问题,博客就是一个工具和平台为你所用,但不能被它所累。她说,虽然博客存在局限性,有些资源不容易上传发表,但是如果多花点心思,将博客作为一个基本平台,链接土豆、豆瓣、好看簿、PPT共享网站等各种资源,问题就解决了。再者,养成良好习惯,善于整理知识,如在写文章的时候作注释,提示自己和读者概念、出处等信息,把过去写的东西前后链接,使其结构化,会使零散的博客变成知识树。长期积累,形成一个庞大的资源仓库。在张老师看来,自己的博客就是一个使人受益的资源库,在她的博客里关于资源的博文占到了大多数,包括科研所需的研究文献、科研各阶段的成果、教学案例、一到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资源及其学生作品等。
博客数字资源库可以个人建设,亦可学科团体共建共享。由张老师主持的广州市天河区“十五”立项资助课题“三年级语文学科资源建设”项目就是基于博客创建的。该资源博客包括课程(呈现课程动态、理论学习、精品案例等)、教师(呈现教材应用、单元教学、教学设计等资源建设和应用等)、学生(学习评价、预习资源、阅读拓展、成果展示)和互动(起步作文教学、课堂教学问题争鸣)四大板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用者留下了对该网站的良好评价:
“白云飘飘”:无意中闯入了你的Blog,看见了许多三年级的教学资源,如获至宝。谢谢!
“huangyanqun”:一学期以来,罗老师为我们三语提供了不少精彩的教学设计,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许多方便,也使我们收益良多,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晶莹的水晶”:登陆你们的网站已经很久,这给我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让我班的孩子们能领略到美丽的风光,得到更扎实的训练!在此,谢谢建立网站的老师们,也希望我能有就会成为你们网站的一员。让我们的资源共享!
……
● 博客叙事:交流思想,提升教学智慧
教师经常感到职业失衡,处于一种迷茫、焦虑、困惑、求而不得的状态。有的教师在这个时候会感到很孤独,很无助。通过博客,通过天河部落,张老师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身份各异,年龄不一,但是在博客里他们志趣相投,互为挚友。她说,自从有了博客,每当她感到最无助的时候总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在博客里“我不是孤身一人,而是一个圈子,博客的背后连接了很多知心朋友,助我成长”。博客的经营,是学习资源的经营,更是“人”的经营、“团队”的经营。博友之间思想的相互交流给她带来很大的触动,每个人的思想里都带有一定的能量,博客集聚了博友们的能量。博友之间的交流切磋使她自觉个人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部落她发现很多值得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小雅的思维导图、枫的案例分析、透明思考的文中注与超链接等。因为博客,张老师学到了博友们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她运用博客构建自己的教学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科研等并与人共享,在进行知识梳理、思考、积累的同时,通过文字发现自己的内在经验(所有的点之间,已经建立了一条有形的联系,我在语文教学上所思考和探索的,不就是这样一条路径吗?感慨。日子一天天流逝,竟然还留下了这些美好的点滴痕迹,让我有机会整理自己,发现自己)。实现与博友的相互交流、智慧共享,在交流中使她跳出课堂,开始设计张老师自己的课程,不断展现自我,开拓视野,获得业务支持,提升教学智慧,从而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通过博客,张老师得到很大的提升,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奖。
● 博客叙事:成为师生互动、家校沟通的桥梁
博客为师生互动、家校沟通提供了一座跨越时空界限的桥梁。学生和家长通过阅读老师的日志了解老师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博客开放、平等的交流使得师生关系、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花开”是张老师专门为学生开设的栏目,以学生作品为主。张老师介绍开此栏目时遇上新课改,学生的表达愿望特别强烈。一天一个小朋友说远在美国的阿姨知道他在写日记,很想看,问如何才能让她看到。天河部落正好也在号召老师写博,于是就把学生的作品放在了博客里,当时叫“存留的记忆”(现在属于“花开”)。一年下来她把这些学生作品编成了一本书,学生很有成就感,更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学生也会经常浏览她的博客,给她留言。张老师说这也促进了现实中的交流,学生看完博客有疑问、想法和意见,如果不留言,第二天也会来和老师面对面交流,让人倍感欣喜。
张老师表示,家长看到她的博客非常开心,很支持她的做法。有位家长说看到她的博客就改变了对小学老师的看法,原来总以为小学老师比较自以为是,是井底之蛙,都只是教课本。现在,家长会经常看张老师的博客,了解老师和孩子的最新动态,促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拉近了家长与教师的距离。这也给老师很大的动力督促自己不断提升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