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09-06-25 08:42
考试周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历史课美的情感

彭 毅

各门课程教学中都渗透着审美教育,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其中蕴含的审美教育因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通过审美提升学生素养,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它是以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生动形象来感染学生。而历史本身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各个领域的审美教育因素都有助于学生认识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发展,从而使学生不仅获知历史、认识现实,还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

一、历史学科的审美教育的特征

(一)形象美

学生接受审美教育都是从对美的认知感受开始的,主要是通过美的事物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进而领会它的美的意蕴,使学生产生由浅入深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和个性,以达到教育目的。历史课中对学生的审美最直接的教育是关于文化史上艺术瑰宝的介绍:那些有着精湛工艺,巧夺天工的出土文物、栩栩如生的绘画作品、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物、精美绝伦的雕塑等都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辉煌的文明,使学生不由得惊叹人的智慧、人的伟大,受到强烈的震撼,同时自然而然地获得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情感美

审美教育对人的思想、意志、情感有重大影响。在历史课中,可以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渲染,使学生在美的魅力的诱导和陶冶下,激起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认识真、善、美与假、恶、丑,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抵制丑恶。在道德品质的教育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慷慨就义的谭嗣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吉鸿昌等这些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的言行无不催人奋进。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等又无不使学生产生“愤外敌之残暴,哀民生之涂炭,敬英烈之崇高,憎败类之卑劣”的情感。所以,在历史课中能让学生体会到的赞叹、悲伤、崇高、义愤等都是学生由认知而产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这也是审美教育功能的突出体现。

(三)渗透美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在历史课中,“卧薪尝胆”、“草木皆兵”、“退避三舍”、“班门弄斧”等成语典故为语文学习做好了准备,很多历史史实也为语文课中某些文学作品提供了史实背景,如普法战争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都德的《最后一课》所表达的爱国情怀。“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与地理学科紧密联系。毕达哥拉斯的勾股定理、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又与数、理、化、生物等学科联系,为其提供科学发展史的基础知识,这些都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去了解、去探索。

二、进行审美教育应抓住的主要环节

(一)在阅读中感受美

我们所使用的教科书中大量的阅读材料,一般都具有知识性、教育性、生活性和趣味性等特征,这大大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为审美教育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如在“远古历史的传说中”,学生阅读了书中的关于黄炎联盟、禅让制度、大禹治水的传说后,可自行补充一些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蜗造人、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钻木取火等,学生们都陶醉于这些美妙动人的神话故事,得到了美的享受,不但产生了探究人类起源的热切愿望,还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是炎黄子孙的后代,心中顿时产生了民族自豪感,一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发展美的鉴赏力

这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对著名艺术品和历史文物的识别和赏析,激发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如在介绍古希腊的雕塑作品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首先我说明了古希腊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指出航海经商和战争的需要、对士兵的要求、起源于纪念宙斯的体育活动等因素使古希腊人拥有强壮的身体、强健的体魄,所以他们往往透过自己的身躯来表达感情、表达美。因此,《掷铁饼者》、《拉奥孔》等雕塑都从壮实而匀称的躯体中透出一种雄健的美,表现人的内在生命力、激情;而《米罗斯的维纳斯》则显得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体现的是少女的青春、生命的跃动,表达他们对人自身的重视,而非一种简单的人体展示。通过引导,学生不仅理解了雕塑的内涵,获得了美的享受,还树立了健康的审美观念。在《先秦时期的文化》一节中,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的青铜艺术,那雄浑厚重的司母戊鼎、精美雕饰的四羊方尊、神秘莫测的青铜面具、惟妙惟肖的青铜树都体现出中国早期的文化底蕴,学生为之赞叹不已。这种形象性的美感还会迁移,使人由热爱祖国的艺术扩大到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

(三)理解中探索美

教师进行审美教育,需引导学生将理性因素融入直觉进行形象思维,并对其中的美作出响应的理性判断,学生才能在感受美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美。在讲《春秋争霸》时,课文中的一段小字讲了齐恒公任用曾有杀身之仇的管仲为相的一个故事,我先让学生在阅读后分析齐恒公具有哪些品质,然后进一步引申: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交往发生摩擦或冲突时又该怎么做。同时我还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一口怨气或恶气而酿成悲剧的事实,使学生明白“宽容是一种美德”,不记前嫌是一个人有风度、有气量的表现。这样,齐恒公的故事还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到善良、宽容,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的美德养成。

(四)训练美的创造力

历史上有很多改革创新的人物,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戊戌变法、明治维新、彼得一世改革等来激发学生的“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我力图通过制作、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身边的自然美、社会美,引导他们动手动脑描绘美的事物,抒发美的情感,在创作美的作品的同时,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创造美的能力。这些训练都会提高学生对美的创造力。

猜你喜欢
历史课美的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情感移植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