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09-06-25 08:42
考试周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创造力美术思维

李 宾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在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教育功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说不但要把美的知识传播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能有发现美的慧眼,有创造美的双手。

创造才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既需要在观念上培养,也需要在技能与技巧上培养。不论哪一方面,教师都应当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这种作用,我认为应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一、以兴趣为桥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渴望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兴趣是最佳动力,具有产生动机、引起注意、激起情感的作用。《美术课程标准》指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当明确,只有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创造活动本身中去,才能对培养其创新精神有意义。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设备,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除了讲授、练习、演示、参观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做出课件,通过声音、立体画面,给学生很形象地讲解所学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印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

任何一种创造性活动,都是多种思维综合利用的结果,不会思维,就不会创造。人的思维方式有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等。儿童的美术创作从表面上看,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其实,其他的思维方式在创作中也都会涉及。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学习各种思维方式,以便他们在创作活动中自如地运用。

三、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创新的基础

在美术教学中,仅仅培养学生学习创造性思维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没有这些,任何出色的构思也难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变成一句美丽的空话。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学的知识与技巧,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在教学生学习美术字时,我把课题设计为《用自己的姓名画画》,在两个班级采用不同的讲法,一个班教学生美术字的书写方法后,只要求学生想得越新奇越好,另一个班详细补充了象形、色彩、点、线、面的知识后,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的姓名进行创作。结果,前一个班的作业,有一些好的构思,但盲目性较大。后一个班,因为有了象形、色彩、点、线、面的知识的充实,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如有些学生给“飞”字加上了天使的翅膀;让“香”字长出了诱人的嘴;“婷”字成了穿裙子的小姑娘;“逸”字画成了草地上吃草的兔子……再加上色彩的运用,学生表现出令人吃惊的创造力。从这一课中,我更加体会到知识作为创新的基础,在学生创作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通过不同质地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斯菲德说过:“应让儿童有充分的艺术材料,他才能发现自己的表现方法。”学生与纸打交道的机会较多,当他们的学习活动中开始出现新的材料,如陶泥、金属、布料、石膏等的时候,就表明他们的制作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又会从新的角度激发起他们的创造精神。比如在纸上画鱼,学生可以有许多想法。一旦我要求他们做鱼,他们就要考虑用什么材料制作的问题。有的用花布贴,有的用毛线编,有的用橡皮泥捏……由于材料的不同,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材料不易粘牢,没过多久,材料逐渐脱落。这就促使他们更换材料,或者更换胶液。学生正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渐渐体验到各种材料的性能,提高了操作能力,继而也提高了创作能力。

五、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幅环保宣传画的作业,有位男学生画的是两颗树之间有一个人悠闲地躺在吊床上,没什么深刻含义,我及时启发他,能不能把树换成形似但更具深意的形象,经我的指点,他把树换成了烟囱,成为一张具有内涵和充满趣味性的画。学生的兴趣,创作的灵感往往是在看来十分平淡中挖掘出来的。

六、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创新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美术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在教学中,我采用“全程式”评价,即将整堂课划分三个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进行评价,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首先是兴趣评价,在美术课的开始阶段,高度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态度,有助于学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教学始终。其次是创意评价,在作业进行中,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仔细的观察、细致的描绘、认真的制作,肯定他们具有合理创意、大胆创新的成果,哪怕是极其细微的,也必须充分肯定。最后是结果评价,它主要用于一堂课的终结阶段。这里主要是作业评价阶段,我把评价职责落实在师生双方,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作品展评等。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创造力的形成,师生均应持之以恒。美术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也可能是没有鲜花和掌声的,但却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当意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深入研究探索美术教育与创造力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担当起美术教育的重任。在教学中教师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潜移默化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独创性思维,为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美术教育的过程就会像春天的细雨,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猜你喜欢
创造力美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思维跳跳糖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思维跳跳糖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