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古人立法

2009-06-25 08:42张维舟
文史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思想性骂人名人

张维舟

替古人立法,意指替已故的仁人志士、文化精英、民族英雄、社会贤达立法,维护他们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声誉,使之免遭诽谤和诬陷;若遇伤害,也有个说理的地方。这是近期读几篇评论孔子的文章,特别是读胡弦的《孔子师徒与卫国美人》以后产生的想法。

胡弦的文章根据《论语》中“子见南子”片言只语,进行“全方位论证”,再加上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推导出孔子与卫夫人“有染”的结论。在作者的笔下孔子成了一个作风不正、品行不端的“泡妞高手”。读后,很不是滋味。

孔子是什么人?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高标,是影响中华民族二千年之久的精神导师。1988年有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一个宣言说,21世纪的人类如果要过和平生活,应该回到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而近几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成立了孔子学院。这就进一步表明孔子是世界级的历史人物,孔子的学说思想和人格力量不仅对中国而且对整个人类还将产生积极影响。这就是对孔子的定位,这也是业已形成的结论和人们获得的普遍共识。

现在以“平民化”、“不神化”为借口“戏说”“恶搞”的事情太多了。上个世纪末就有“一不留神写出一部《红楼梦》”的戏言,近几年除了奚落孔子以外,还有人对司马相如的风流倜傥考据成“劫财劫色”;对诸葛亮的忠君报国,演绎成伪君子瞒天过海的作秀;把李白解读为“大唐第一古惑仔”;称鲁迅的作品为“鲁货”……这么一来,历史被嘲弄了,大师被解构了,经典被颠覆了。

为什么这样做呢?名利使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专靠骂名人出名的。不过那时被骂的名人一般都是当今活着的名人,现在被骂的多是死去的名人。骂死去的名人比骂活着的名人更为有利,因为被骂的人已经死去,无法为自己辩护,故可以永操胜券,一路骂过去。这样恶作剧,其心理自然是卑微的。但当今社会物欲滔滔,诱惑力太大了,骂人可以出名,有时还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要这些人不骂人很难办到。

学术讨论应该有思想性,其本质是一种文化建设,为此目的发表意见,尽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讲错了也不要紧。反之,如果提出的问题没有思想性,不具备文化建设意义,而是插科打诨,肉麻当趣,甚而至于更进一步,靠骂人产生“轰动效应”,那么即使是骂古人也是不允许的。为确立学术规范,为真正的学术民主和学术繁荣,就要对后一种现象,进行批评教育;同时还要立法,要在制度方面作出规定。任何人都不能随意中伤他人,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为历史尊严不被嘲弄,为民族感情不被亵渎,为中华文化血脉代代相传,建议:

替古人立法!

猜你喜欢
思想性骂人名人
科幻电影评价思想性标准的多维考察
喧噪
名人摔跤后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新时期长篇小说语言、内容结构和思想性的新突破
高中音乐课堂引入流行音乐的研究
骂人大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