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土壤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6-25 11:13蔡宇丽薛大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4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蔡宇丽 薛大忠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发展是国强民安的根本条件。农业离不开土壤,以涟水县耕地情况为依据,分析影响耕地土壤质量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全面提高耕地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土壤质量;现状;问题;对策;江苏涟水

中图分类号S1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255-01、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水平的不断进步,各项新技术、新农艺的普及应用,涟水县的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涟水县耕地土壤质量日益下降,对全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不断凸现,亟待加以研究解决。

1现状

1.1人增地减

人增地减是涟水县农业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之一。人口增长和各类建设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难以避免。一方面,由于城市、工业、交通等占用耕地,致使耕地数量减少,1998~2008年的10年间,全县耕地面积由9.89万公顷减少到8.49万公顷,平均每年减少0.14万公顷;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全县人地矛盾十分尖锐,人均耕地已由解放初的0.18hm2,减少到0.09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2现有耕地土壤质量不断下降

由于耕地长期负荷过重、盲目施肥以及水土流失等,导致土壤养分不平衡,投入缺素,综合生产能力降低。涟水县耕地复种指数达218.6%,由于对耕地的高强度利用,有机肥用量减少,单纯依赖化肥,加之施用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缺素现象普遍。作物生长需从土壤中吸取至少13种元素肥料,而90%以上的耕地只能依靠人为补充氮、磷2种元素肥料,致使耕地越种越瘦,肥力下降。

1.3“占优补劣”现象较多

10年来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多为城郊及乡镇周边的良田沃土,而新开垦整理的耕地多选择在边远地区、废旧沟塘及老宅基地等,新垦的耕地肥力低、结构差,致使其在5~10年内难于达到良田熟土的产量水平。

1.4耕地污染日趋加重

据2005年对抽查的3.53万公顷基本农田调查分析:其中潜在污染的0.06hm2,已经污染的0.02hm2,合计占抽查面积的2.26%;在城市和工矿企业附近情况更为严重,部分耕地中镉、汞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2存在的问题

2.1土壤质量建设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

耕地质量建设基础差,耕地质量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但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才能缓解目前耕地质量进一步恶化的态势。耕地质量等地力建设资金投入低,致使工程质量受到影响。此外,秸秆还田、稻田保护性耕作、深松深耕等地力建设投入资金有限,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2土壤质量建设体制性矛盾大,运行机制不健全

(1)土地出让金用于土壤质量建设尚未较好落实。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重视:一是本该用于土壤质量建设的土地出让金、开垦费不能按照规定落实,很多地方将这部分资金拿去平衡财政;二是土壤质量建设问题应由农业部门主管,而现行体制却由国土部门主管,这2个部门对土壤质量建设的认识不一致。

(2)农业项目政出多门,多头实施。农业项目上级管理的部门多,县里实施的部门多,许多行政管理部门也参与实施,而农业部门真正实施的少、参与的少,从而影响农业项目实施后的三大效益。

(3)耕地“占补平衡”难以实现。相关法律规定,建设用地要实现“占补平衡”,但现实是“占多补少”、“占肥补痩”。对于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农村居民建房、交通占地和退耕还林占地,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地措施,致使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2.3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土壤质量建设激励机制

我国实行的是家庭承包经营制,耕地主要由农户家庭使用,目前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耕地质量建设的激励机制,农民改善耕地土壤质量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2.4土壤质量建设运行的法制保障体系缺失

(1)缺乏耕地质量建设规划,主要是缺乏不同类型土壤质量的建设规划、保护规划和利用规划。

(2)缺乏耕地土壤质量建设的质量标准体系,主要是缺乏质量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监测体系。

(3)耕地土壤质量管理主体不明。据调查,耕地土壤质量建设有多个部门在负责实施,但没有相关法律规定谁对耕地土壤质量建设最终结果负责。

3对策

3.1提高保护土壤质量的意识

(1)强化耕地土壤质量保护意识,切实加大对耕地土壤质量建设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意识。

(2)强化耕地质量建设意识,切实重视耕地土壤质量建设,特别是注重耕地开发和保护的质量。

(3)强化土壤培肥意识,在土地治理项目中,既要注意工程建设,更要重视土壤培肥,提高土地整治质量和效

益。

3.2落实政策,建立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机制

(1)落实政策,严格执行中发〔2004〕1号和中发〔2005〕1号文件的规定,从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拿出不低于30%用于中低产田土改造、沃土工程等地力建设;耕地非农占用的开(下转第261页)

(上接第255页)

垦费,应划出30%专款用于新开发、整理耕地的地力建设,降低“占优补劣”比例,确保新开发、整理的耕地质量。

(2)配合国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工程,尽可能地提高省级财政配套支持力度。各类土地治理项目,要以提高耕地土壤质量为中心安排建设内容,凡与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无关的建设内容,一概不能进入,要确保土地治理项目资金全部用于中低产田土改造。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特别是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要严格按计划要求用于基本农田建设,杜绝挪用资金和资金“农转非”,防止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有其名而无其实。同时相应提高配套比例。

(3)提高工程项目投入水平,从目前4 500~7 500元/hm2提高到15 000元/hm2左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3.3理顺体制,建立和健全耕地质量建设的运行机制

(1)要明确耕地质量建设的主体和职责,建议进一步明确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作为耕地质量建设的主体。

(2)要明确其他部门在耕地质量建设中的职责,特别是国土、水利、环保、财政等部门在耕地质量建设中的地位和职责。

(3)解决国土等部门体制变动后与农业等部门在耕地质量建设方面的协调问题。

3.4创新耕地质量建设的奖惩机制

(1)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机制,尽量减少随意侵占、乱占、滥用耕地现象。

(2)建立土地使用奖惩机制,对于开垦土地投入大、土地改良效果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破坏耕地、乱占耕地的要收取一定的罚金。

(3)建立有效的管护机制,要逐步实现耕地质量建设的“事权”与“财权”的统一,做到把相应的资金真正用到耕地土壤质量建设之中。

3.5强化规划和立法,实行耕地质量建设法制化

(1)切实制定耕地质量建设规划。建议组织相关部门对耕地质量、耕地保护和耕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耕地土壤质量建设规划,以保障耕地质量建设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制定耕地土壤质量建设的质量标准体系,主要是质量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建立耕地质量建设的五大标准体系,即耕地地力分等定级标准体系、耕地质量建设标准体系、耕地质量评价标准体系、耕地质量建设投资估算指标体系、测土配方施肥标准体系。

(3)建立健全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开发信息分析处理和管理软件,收集、汇总、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定期发布各地耕地质量信息,并开展预测预报,为因土种植、因土改良、因土施肥和合理配置各地土肥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4)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制订《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条例》,确立耕地质量建设的法律依据,用法律的形式规定耕地土壤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执法主体、职责权力、质量验收、等级评定、建设资金、保护管理、法律责任、处罚条款,建立鼓励农业生产者投资耕地质量建设的激励机制与投资机制,使土壤质量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