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发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后进生转化为优生,这是初中语文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大面积、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转化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思想、意志、品质、态度上的问题;有学校、班级的管理状况所形成的学风问题;有教师的水平、品质和能力方面的问题;还有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从教师和教学角度加以探析,其主要原因有:
(一)教师在教学要求上实行“平均主义”、搞“一刀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智能、知识基础和性格各异的学生。但有的教师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要求上实行同一个标准,致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这种做法必然导致后进生的出现。
(二)教学进度过快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有意识地压缩新课授课的时间,过早地结束新课,以便“深化”复习,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理解。而且学生学习新课的基础没有搞好,深化复习也就没有根基。实际上教学进度安排过快,对学生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不利,必将使学生超前分化。
(三)教学采用灌输式的方法
目前我们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学生只能静心“听”,或者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学生思维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和机会。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思考问题中的缺陷不易被老师发现。同时,也容易使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对知识难以融会贯通。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致使一些在知识理解和运用上存在偏差的学生,因得不到教师的及时指点,逐渐分化成了后进生。
(四)作业过多
有的教师认为:“要想成绩好,多练是法宝”。因而教学中,作业安排越来越多,这样做的结果,使得一些学生完成作业效果差。久而久之,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畏难、苦恼和厌倦的心理,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进取心,并可能逐渐沦为学习上的后进生,纪律上的调皮生。
二、语文教学中转变后进生的策略
从教师和教学的角度看,转变后进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品质和能力:一是要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全体学生,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除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还应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有所创新。三是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样很好地把握教育教学,就能使所有学生都稳步提高。
(二)在教学要求上,变“平均主义”、“一刀切”为因材施教、分层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每个学生都学好本课的知识。在课堂提问、课堂训练、课外作业布置上,要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帮助他们理解和归纳基础知识,指导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能使好的学生“吃得饱”,使后进生“吃得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逐步提高。
(三)在教学进度上变单纯求快为合理安排
学生只有在学习新知识时打好基础,注重思维能力开拓和解题技能的培养,复习才能如鱼得水,深化才有根基。否则,必定事倍功半。
(四)在教学方法上变灌输式为启发式、讨论式,实行目标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确立好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在作业安排上,变盲目多练为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堂巧练
这样做的目的是力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上的偏差。
(六)重视综合性学习
联系生活实际,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针对初中生生理心理的特点,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