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琴
世界各地有各式各样的集市,进行着种类繁多的贸易。在印度恒河流域比哈尔邦有一种奇特的集市——交易的是青年男女的婚事。这个集市,一年一次,一次7天,在苏拉特村举行。
苏拉特村的婚姻集市,在一座湿婆庙前面,周围有许多芒果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集市能长期存在,理由也很简单:印度的青年男女虽说在法律上享有婚姻自由,但事实上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婚姻还多是由父母包办。父母,特别是姑娘的父母,为儿女的亲事费尽心机。女方的父亲还得付出一笔可观的嫁妆费,为了少付一点,比哈尔邦甚至发生过抢青年男子来强迫成婚的事件。为找女婿到处奔走,为少付嫁妆而反复磋商,费时费力,倒不如集中在一段时间、一个地方进行较为节省一些。这样,婚姻集市也就应运而生了。
到苏拉特婚姻集市上来的多是这一带婆罗门种姓的人。这集市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沙巴”。到集市来的男方和女方的父亲或监护人和亲戚一起各搭帐篷。未来的新郎可以随父亲一道来,但姑娘是不会带来的。在婚姻集市上,看不到一个妇女。
最忙碌的要算介绍人了。女方的父亲先找到一个介绍人,同他私下交谈,告诉他要为女儿找什么样的女婿。介绍人有许多男青年的信息,熟悉他们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人品德行。他衡量一番,然后就把“顾客”带到男方的帐篷,看看未来女婿的品貌。费时的是嫁妆多少的协商,当然在这件有点“讨价还价”味道的事情上,男方的父亲要求相对要高一些,女方的父亲则希望能少付一点嫁妆费。没有嫁妆的姑娘在男方的家庭中会受到歧视和虐待,有时造成死亡悲剧。贫寒和姑娘多的家庭,嫁妆成了家长的一大负担。
在男方的“帐篷”里,如果协商好了,婚约就算初步成立,介绍人可以从男女双方各得到一份酬谢金。此后,双方父亲和介绍人还要结伴到“潘吉卡尔”那里去最后定夺。“潘吉卡尔”是熟悉和保有双方族谱的人,他的责任是查验血统关系,如果他认为血缘在六代之内,就不允许缔姻。他的裁定具有最后的无法改变性质。“潘吉卡尔”认为血缘关系方面没有问题,就把批准写在一张棕榈树叶上,交给女方的父亲,并得到一定数额的报酬。有了这张由“潘吉卡尔”签名的棕榈树叶,婚姻就算最后缔结了。
介绍人为了多赚点钱,免不了要干点欺骗和瞒哄的勾当,要高价和受点贿赂也是难免的。由他们牵线、由父母包办的婚姻能给青年男女带来多少幸福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一带有不少人对这种婚姻集市抱有反感,越来越多受过教育的年青人不愿到婚姻集市上去。以往,这一带有三个婚姻集市,现在只剩下苏拉特村一个了。
(摘自《知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