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菡
截至2008年12月。海外华人华侨通过各级侨联捐款4亿元。其中。通过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已将价值870万元的紧急救灾物资送达灾区;已拨付100万元捐款用于慰问和帮助受灾的归侨侨眷和“侨爱心学校,”的师生;已拨付100万用于援建受灾的学校;已拨付60万元用于广东省轻工职业学校培训108名来自汶川的学生;已拨付20万元用于“建侨爱心学校”。目前,爱心仍在进行中……
“侨爱心工程”是中国侨联向海内外侨界倡导的一项公益活动。旨在发扬海内外侨界热心公益,爱国爱乡优良传统,献侨心,聚侨力,办实事,为科教兴国、西部开发作贡献,为中华民族腾飞作出侨界的奉献。
“5·12”汶川大地震,致使地震灾区大量学校倒塌、损毁,学生和老师被迫转移。
“灾区情况如何?‘侨爱心学校。情况如何?孩子们的情况如何?”第一时间,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向四川省侨联打来了咨询电话。
当得知“中国侨联联系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捐建的20所‘侨爱心学校无一震毁,也没有一位师生伤亡。特别是捐建在灾情严重的成都、绵阳、德阳的3所‘侨爱心学校都没有受到破坏。灾情发生的第二天,学校已恢复上课,教室里已传出了朗朗读书声”这一喜讯后,中国侨联和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工作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侨爱心学校在此次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在大灾面前为祖国的希望筑起了安全的城墙。我们没有辜负广大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对我们的信任,没有辜负国家对我们的重托。”在随后的采访中,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告诉我们。
一时间,中国侨联和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出现了空前的繁忙。大家都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认真处理好每个爱心人士的来电来访,耐心解答咨询者提出的各类问题,以确保捐款信息透明详实。
安排好捐赠款接收工作后,中国侨联副主席林明江,台湾财团法人爱心第二春文教基金会创始人王建煊、理事张君达、周康美,中国侨联办公厅副主任(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刘奇、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理事庄永兴等一行6人,又马不停蹄地赶赴四川了解地震灾情,看望和慰问受灾的群众和战斗在抗震一线的侨联工作者,并就支持灾区重建工作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商谈。
随后,一行6人又赶往绵阳市梓潼县宝石乡的“港生爱心小学”。这是台胞方韦志杰女士助捐的。方老太太今年83岁了,老伴与独子已过世多年。老人家一生节俭,省吃俭用,有时甚至到菜市场捡菜叶下厨。但对祖国大陆的孩子们方老太太却充满爱心,慷慨大方的捐助孩子们接受教育。目前,方老太太已在祖国捐建了3所“侨爱心学校”。
“对每一个捐助人负责,我们必须去看看o”林明江副主席斩钉截铁地说,余震、泥石流……再大的艰难也挡不住“侨爱心学校”前进的步伐。
而在探望“侨爱心学校”途中,只见楼房坍塌,瓦砾成堆。成片的废墟下,年迈的父母们为了供子女读书而四处奔波,年幼的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奋的学习,他们的眼眶湿润了。坐在帐篷前读书的孩子,多像屹立在冰雪中的梅花,不管自然条件多么恶劣,它总是能在最严寒的冬季开出最娇艳的花朵。
不久,“寒梅班”,一个以神似而命名的援助计划在四川灾区展开。“寒梅班”是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针对四川地震灾区贫困学子创建的。“寒梅班”将陆续在四川地震灾区确定42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为该班学生,每月给每个学生250元的生活补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顺利完成学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励志谚语。我们也希望灾区的孩子们要像冬天的腊梅一样不畏艰难,傲然挺立,笑对人生,健康成长。并且学会感恩,将爱心不断传承。
链接:“侨爱心工程”是中国侨联向海内外侨界倡导的一项公益活动。旨在发扬海内外侨界热心公益,爱国爱乡优良传统,献侨心,聚侨力,办实事,为科教兴国、西部开发作贡献,为中华民族腾飞作贡献。
1捐建侨爱心学校,为西部开发办实事。提高民族素质,加快国家建设,从教育做起是根本。目前,西部及部分贫困地区,因学校少且缺乏教学设施,使许多少年儿童的正常学习受到影响。为此。提倡采取侨界捐赠一点,政府配套一点,当地人民贡献一点的办法,办起数百所‘侨爱心学校。为西部及贫困地区少年儿童造福,为培养祖国的未来作出实际贡献。
2资助科教项目,为科教兴国作贡献。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着力推进素质教育,是科技人才成长的基础。除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外,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困难地区,还有许多中小项目需要得到资助。我们要大力资助这些以科教兴国为主的各类项目,聚沙成塔,为科教兴国贡献我们侨界的一份力量。
3资助贫困学生,为开发人才资源尽力。国家实施人才战略,培养人才是一项极其紧迫的重要任务。我国目前有不少贫困学生中有许多学习成绩优秀,其中不乏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人才,但因家庭生活困难,一些学生学习条件很苦,甚至失去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特别是西部及贫困地区更为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才成长。因此,我们倡议侨界为开发我国的人才资源奉献一份爱心,用实际行动资助万名优秀贫困大、中、小学生。让他们有基本的学习条件,有继续求学的可能,实现深造成材的梦想。通过资助,去改变贫困学生的一生,为社会培养造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