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君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高端化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众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对于提升农业和工业竞争力,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省正处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和提升制造业竞争实力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1. 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但产业比重仍然不高。2005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远低于美国,不及国内平均水平。现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服务业的主导,而我省水平仍然落后,以其为趋势和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尤为缓慢。
2. 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发展加快,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传统行业因为垄断优势发展较快,在生产性服务业中比重在90%以上,而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与会展、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与新型为农服务为重点的农业服务支撑体系开始建设并加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
3. 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但科技成果转化和发明能力较弱。全省已建成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大学科技园、农业科技园区、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火炬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居全国第七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数量居全国第八位,企业研发投入增加,但与国内发达地区和国外先进地区比仍有明显差距。
二、我省生產性服务业发展重点
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要突出科技、金融、信息、物流、商务服务和为农服务六大领域,为六大基地及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和现代农业提供基础、服务及技术的支撑。
1. 优先发展科研技术服务业。我省要立足“创新型黑龙江”建设,发扬各群体的科技研发优势,瞄准国际技术市场服务需求,优先发展重点科技服务行业,构筑起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等额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包装、外销体系,形成完整的科技服务产业链。
2.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重点是银行业务、保险业务、信托投资、基金管理和专业票据等,必须坚持推进金融改革和扩大开放并重,创新金融发展模式,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3.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数字黑龙江”建设,构建覆盖全省的高速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拓展信息服务业、软件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大中企业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管理技术的应用,实施数字化安全监控与网络化营销。
4. 大力提升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具有广大的发展前途,把我省建设成为我国对俄物流业链中的重要枢纽和东北亚物流中心应是我们物流业发展的新的战略目标。而对俄与对内的交通通道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原有对俄的四大重要物流通道基础上,新辟三条大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构成我省对俄以及东北亚贸易的重要骨架,并将加大保税物流区建设和增加集装箱换装站作为重要任务加以推进。
5. 抓紧完善商务服务业。首先要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发展法律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经济鉴证类服务、咨询服务,鼓励发展专业的工业设计及广告业。其次是会展业,要依托中心城市,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并要建立市场化的企业服务体系。
6. 建立健全为农服务体系。重点是建设全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绿色食品服务体系、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奶业服务体系、良种繁育服务体系、动物疫病防空体系服务体系、气象服务服务体系,同时加快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
三、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应从各方面营造有利于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条件,促进其率先发展、加速发展、集约发展和创新发展。
1. 加大改革力度,创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环境。加快垄断行业体制改革,对电信、铁路、民航、公用事业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制定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对隶属于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加快非基本行业市场化进程,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坚持放宽准入、战略引入,建立生产性服务行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扶持并扩大具有优势的服务企业。
2. 加大扶持力度,积极营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发展政策。一是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对原有的相关法律规章进行审查和修改。二是加强对生产服务业的税收支持。三是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用地支持。四是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价格政策促进体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用水用电价格比照工业企业同标准执行。五是成立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组织,为其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六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资金扶持,切实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3. 强化空间布局和基础建设,积极营造产业性服务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条件。一是要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围绕两大城市群建设、两大经济板块发展,科学合理划分分工格局,以功能区、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实现园区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二是强化各类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建设与生产服务业联动发展,促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有效对接。三是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或重大生产基础服务建设,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
4. 强化支撑体系建设,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完善统计体系,及时全面准确地把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二是努力构建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行业监管体系,严格规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市场秩序。三是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加速研究成果产业化。四是建立公共经济信息支撑平台,提供良好信息服务。
5.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保证。一是人才供给体系,努力培养针对性强又具有多种技能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服务业人才。二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客观评估,大力奖励和培训资助,吸引并培养大量的高层次生产服务业人才。
6.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争创服务品牌。一是要依靠规范服务创一批服务品牌,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行业标准体系。二是要扶持、壮大一批服务品牌,鼓励发展品牌服务。三是要依靠引进生成一批服务品牌。积极鼓励国内外知名生产性服务企业来我省投资发展,通过引进直接嫁接一批知名生产服务业企业。□(编辑/刘佳)